海航董事长陈峰总把因果挂嘴边 但这回 他失算了!( 二 )


但另一方面,海航具有包括资产价值、品牌价值、服务价值等在内的较高救助价值 。
最后各方达成了破产重整的共识 。
据接近联合工作组的知情人士透露,破产重整的方案经过了近300家债权机构前后开了30多次的大会议、无数次的小会议进行磋商和博弈,收集了几百条意见,获得了80%债权机构的支持 。海南省以及监管部门的有关领导也多次听取了汇报 。在此过程中有过激烈的争论和较大的分歧 。最后形成的方案被认为是确保所有债权人利益最大化的解决方案,也是多方均能够接受的一个结果 。
自救失败,海航错过最佳抢救期
海航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在联合工作组进驻之前,海航集团在两年的时间里处置了近3000亿元的资产 。但这与海航天文数字的总负债相比仍然相距甚远 。
在提到疯狂扩张的那几年时,海航的一位创始人曾如此向《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人员描述海航飞速膨胀的过程:“我们杠杆加得高一点,因为觉得机会难得,千载难逢 。就像上面挂了一个金疙瘩,我们想给它抓下来 。够不着的情况下,我们选择踮了踮脚 。没想到一个没站稳,闪了腰 。”
如今看来,海航不仅是闪了腰,而是伤筋动骨,不得不被送进了ICU 。
“完全没有想到,脑袋都大了 。”王健生前曾这样向《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人员形容海航当时面临的流动性危机 。他表示,海航内部一直在降负债率,原本计划用十年的时间,将集团负债率降到25%以内 。
遗憾的是,在接受这次采访后不到三个月,王健在法国公务考察时意外跌落致重伤,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原本已退居二线两年的陈峰再次出山,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陈峰将海航出现的问题归结于“欲望太大,经验不足” 。他认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海航对宏观形势判断失误 。在前几年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海航的速度和节奏都出现了问题,没有预计到环境变化以后可能带来的结果 。诸多因素构成了根本的原因,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从而遇到了流动性的问题 。
陈峰在采访中不止一次感叹:复出之后一直挺难的 。流动性最困难的时候就像遇到洪峰一样 。“过去一年,海航已经死了一轮 。”
在外界看来,海航转身的速度明显慢了 。
“陈峰不想卖,他觉得海航还可以扛过去,一次次开会和别人讲海航是怎么闯过以前的危机,他认为海航这次也可以 。”据海航内部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人员透露,“在最好的时机没有及时处理卖掉资产,等到市场下行,很多资产没人接盘就卖不出去了,甚至就没了 。”
2018年底,陈峰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人员采访曾这样解释:“经济环境跟上半年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突然发现大家都没钱了,很好的资产也没有我们预期处置得那么快 。怎么办呢?我也不能降成萝卜白菜价,只能慢慢卖 。”
联合工作组进驻之前的海航已经深陷债务漩涡,内部员工已经七八个月没有领到薪水 。而外部,面对海航一次次没有时间线的拖欠,债权人对海航已经完全丧失了信心 。
有债权人抱怨称,他们与陈峰的沟通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希望,“他没有还债方案,只讲因果” 。
复出掌权,陈峰忙着安排接班和内部清理
令外界失去信心的还有陈峰复出后一段时间内密集的人士调整 。
在王健去世之后,陈峰对海航的管理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 。据知情人士称,王健曾经重用的200多名干部被免掉 。
这被外界解读为对王健团队的“清洗” 。坊间一直传闻,海航内部有个不成文的规则,“陈峰用过的人,王健不会再用,反之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