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鹏:守护“中国天眼”的追星人
本文转自:光明网
央视网消息:在贵州深山的大窝凼里有一个150人的团队 , 其中有40多位是博士 。他们心怀浪漫 , 却为了理想长年居此 , 他们就是“天眼”总工程师姜鹏和他的团队 。今天的《奋斗者 正青春》来认识建造和守护“天眼”的追星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国家天文台FAST电子学实验室 , 总工程师姜鹏正带领团队对一套新型的接收机系统进行调试 , 未来它可能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天眼”FAST更加“耳聪目明”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姜鹏在31岁博士毕业后就来到贵州省平塘县 , 当时正是“中国天眼”建设初期 , 科研人员使用的是地表水 , 住的是没有空调的活动板房 。除了克服生活上的艰苦 , 还要面临很多无法想象的技术难关 。姜鹏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负责索网工程 , 无任何经验可循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天眼”的“视网膜”——球型反射面是一张由6670根钢索编制的索网 , 它需要在球面和抛物面间进行变形 , 从而对天文信号进行收集和观测 。钢索上要装上反射面板 , 需要经常调换角度 , 不断拉伸 , 还要保证至少能用30年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经过反复思考、计算后 , 姜鹏提出需要安装强度为500兆帕、弯曲次数为200万的钢索 。当时 , 他们从市面上买了十余根钢索进行实验 , 却没有一根能满足要求 , 最后只能自己设计研制 。日夜摸索、反复测试实验 , 经历近百次失败后 , 姜鹏带领团队成员终于研制出超高耐疲劳钢索 , 成功支撑起“中国天眼”的“视网膜”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姜鹏:守护“中国天眼”的追星人】2017年 , “中国天眼”进入调试阶段 , 成功实现了对特定目标的追踪观测 。截至目前 , 基于“中国天眼”所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超过660颗 , 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成果 。
- 应用场景已在全市“多点开花”,上海自动驾驶新赛道提速扩容
- 创新“智造”助力补链延链 云南弥渡引进项目见成效
- 我研究团队在心脏里建起一座生理性“发电站”
- 50万红包等着你!河南重金诚邀玩家用元宇宙技术赋能“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
- 液体火箭“油箱”项目主体厂房在青岛西海岸封顶
- 浙江“数招齐发”加码智能计算产业发展
- 联通网络“好服务”架起荷乡“数字桥”
- 专家探讨“元宇宙与科技传播”
- 我国大推力运载火箭首次“零窗口”发射
- 展现品牌领“鲜”力!海信冰箱携世界杯官方指定产品亮相青岛品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