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杰院士:算力网比交通和能源网更复杂,需基础性原始创新

本文转自:中国电子报
李国杰院士:算力网比交通和能源网更复杂,需基础性原始创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国杰院士:算力网比交通和能源网更复杂,需基础性原始创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7月16日 , “信息化百人会第八届信息战略论坛”在京举办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发表主题演讲 。
李国杰认为 , 一些媒体将算力网络与交通网络、电力网络等量齐观 , 认为算力可以做到像供水和供电一样方便 。但计算能力不是公共品 , 每个产品都指望通过专有特性(proprietary)赢得竞争 。因此 , 算力网络的实现比交通和能源网络复杂得多 , 困难得多 , 需要基础性的原始创新和大量的技术攻关 。
“现在计算机内部的通信是纳秒级的 , 在广域网上通信是毫秒级的 。目前谈的算力网只能在毫秒级的层面上谈分布式计算 , 做到粗粒度的分布式任务的调度 。但现在很多的计算是要求算得多 , 不是算得快 , 要通过算力网解决更多与高通量有关的问题 。目前构建算力网的技术不是很成熟 , 需要做很多深入的研究 。” 李国杰表示 。
“信息社会进入智能化的新阶段 , 它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不是仅仅解决连通的问题 , 而是对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理解 。因此 , 现在的计算能力和大数据成了新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 。这个算力和GDP呈正相关的关系 。未来算力的指数可能比电力的指数还重要 。我们在考虑未来的信息基础设施要通盘考虑 , 算力网、通信网、电力等能源网络配合协同 , 做好算力、通讯、电力网等全国一盘棋的顶层设计 , 统筹兼顾 , 力争全局的优化 。” 李国杰说 , “算力网络是新型基础设施的一个组成部分 , 而‘东数西算’又是算力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要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格局、大趋势来做好顶层路线图的设计 , 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据介绍 , 计算机界和通信界对未来的信息基础设施有着不同的视角 。从计算机界的视角来看 , 计算思维的核心是分层次抽象 , 以新的抽象来屏蔽不同云的差异 , 实现跨云的计算 。大家知道互联网是internet , 未来的信息基础设施是互联云 。从计算机的视角来看 , 这是以云为中心强调“云调网” , 云网融合 , 一云多网 , 重点是解决各种软硬件的不兼容问题 。核心的创新就是做任务交换和高通量的计算 。
从通信界的视角来看 , 以网络为中心 , 把计算和存储能力看成是可调动的资源 , 即“网调云” , 强调算力资源评估、交易和调度 , 重视算力的感知 , 算力标识和算力资源的标准化等等 , 把算力网络看成是6G的一部分 。算力网络的提出不仅仅是技术发展趋势 , 它也是一个市场竞争的需求 。电信运营商希望在云的连接上 , 再加上计算一体化的服务场景下来实现业务的拓展 , 避免被管道化 。
有专家提出 , 网是基础 , 云是核心 , 网随云动 , 云网一体 。李国杰认为这是云网融合的一个正确的发展原则 。他希望在通信领域的专家考虑“网调云”的时候 , 要充分的理解哪一些计算资源现在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调配的 , 目前只有相当少量的可以调配 , 很多的不能调配 。
另外 , 信息高速公路遵循的是无序共享的原则 , 这个原则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 就是性能的干扰 。用户感知到了服务质量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 就是墒比较大 , 总体效率不高 , 利用率也不高 。现在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出现了技术的天花板 。算力网络应该为减墒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