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造汽车一样智造卫星”,我国卫星量产时代将从武汉起步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24日讯相对传统小卫星制造 , 位于武汉的这条国内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 , 已将部总装自动化率提升至超六成 , 企业生产效率提升40% , 人员生产效率提升3倍以上 , 生产周期降低最高近八成 , 单星生产成本降低50%至60% 。
【“像造汽车一样智造卫星”,我国卫星量产时代将从武汉起步】“像造汽车一样智造卫星”,我国卫星量产时代将从武汉起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航天器智能制造中心内景 。企业供图
平均每30分钟一次卫星过顶 , 生活中常见的共享单车、智能家居、15天天气预测都跟卫星应用有关 。低轨道星座建设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建造成百上千颗卫星 , 对产能要求高 。现阶段 , 产能是中国低轨卫星制造需要突破的瓶颈之一 。
空间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李艳彬介绍 , 3年前 , 对标国际先进卫星制造企业 , 旨在为低轨小卫星组网提供量产能力 , 该公司就开始攻克适应多品种变批量需求的可重构技术等11项关键技术 。这些关键技术 , 可实现生产过程中精准感知、关键工序质量实时控制、制造全过程数据采集与控制等功能 , 全面提高小卫星批量生产效率 , 努力实现“像造汽车一样智造卫星” , 并有效验证了我国能把卫星制造从传统人工生产 , 转变为数字化、智能化制造 , 这宣告了标志着我国卫星量产时代来临并从武汉起步 。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该产线小卫星批量化、柔性化、智能化生产走在全国前列 , 智能化改造示范效应突出 , 获评第三批武汉市工业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 , 也是武汉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以来航天航空类唯一智改示范项目 。
2021年,湖北省航空航天工业产值近600亿元 。今年3月 , 武汉发布《加快推进航天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 瞄准千亿级产业规模 。今年上半年 , 全市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中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43.9% 。
在长长的卫星产业链上 , 除“智造”卫星外 , 武汉能否利用好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等研发能力 , 并通过航天科工火箭公司、空间公司、行云公司等多个航天“国家队”在汉集聚产业效应 , 让卫星“下地”?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未来 , 通过智造还能拓展航天产业后端数据应用 , 助力武汉加速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航天产业发展先行区和商业航天产业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