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踏上问天路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7月24日14时22分 , 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 , 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新华社发
7月24日14时22分 , 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托举升空 。
作为我国空间站建设的第二个舱段 , 问天实验舱将为空间站带去哪些新装备?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生活会迎来怎样的变化?
功能强 装备全
中国空间站喜迎“新居”
“问天实验舱由工作舱、气闸舱和资源舱三部分组成 , 舱体总长17.9米 , 直径4.2米 , 发射重量约23吨 。相关指标比天和核心舱更高 , 是我国目前最重、尺寸最大的单体飞行器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刘刚说 。
不仅有着大块头的体格 , 问天实验舱更是一个集平台功能与载荷功能于一体的“全能型”选手 。
据介绍 , 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互为备份 , 关键平台功能一致 , 可以完全覆盖空间站组合体工作要求 , 既发挥定海神针般的双保险作用 , 也为空间站未来15年可靠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
“两舱对接组成组合体后 , 由天和核心舱统一管理和控制整个空间站的载人环境 , 一旦天和核心舱出现严重故障 , 问天实验舱能够快速接管 , 主控空间站 。”航天员中心问天实验舱环控生保分系统主任设计师罗亚斌说 。
一个更重要的细节是 , 问天实验舱配备了目前国内最大的柔性太阳翼 , 双翼全部展开后可达55米 。太阳翼可以双自由度跟踪太阳 , 每天平均发电量超过430度 , 将为空间站运行提供充足的能源 。
问天实验舱是空间站系统中舱外活动部件最多的舱体 , 大量的舱外设施设备能够更好地保障出舱活动 , 也为更精细的舱外操作提供支持 。
在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外 , 还有一套5米长的小机械臂 。这套7自由度的机械臂小巧、精度高 , 操作更为精细 。未来 , 小臂还可以与核心舱大臂组成15米长的组合臂 , 在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开展更多舱外操作 。
时间紧 难度高
“胖五”首次“零窗口”发射
作为我国空间站建造工程的“运载专列” , 被人们昵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此前已成功将天和核心舱送入太空 , 此次则是首次执行交会对接任务、首次执行“零窗口”发射任务 。
【“问天”踏上问天路】此次长五B不仅要发射我国迄今为止最重的载荷 , 还面临着低温推进剂加注问题和复杂的射前流程 , 难度可想而知 。
点火阶段 , 型号队伍对射前10分钟的发射流程进行了优化 , 将部分流程前置 。在距离发射数分钟时 , 火箭就已完成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 , 具备了点火发射能力 , 为突发情况留出决策、处置的时间 。
长五B还应用了起飞时间修正技术 , 让火箭的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偏差、调整目标轨道 , 最大修正时间为2.5分钟 。
“即使火箭没能完全按照预定窗口发射 , 只要在2.5分钟这个窗口时间里 , 都能通过后期的轨道修正精准完成入轨和交会对接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副总师娄路亮说 。
为不断提高火箭可靠性 , 安全、精准地将问天实验舱送到目的地 , 型号队伍还对长五B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增肌瘦身” , 在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了30多项改进 。
随着发射次数增多 , 科研人员对火箭技术状态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此前 , 长五B在发射场的发射准备时间约为60天 。本次任务进一步优化到了53天 , 为后续提高火箭发射效率、应对高密度常态化发射奠定了基础 。
- 案例 |“拍蒜门”引发舆论“海啸”,张小泉到底冤不冤?
- 问天实验舱踏上“问天”之旅,510所再现磅礴力量
- “问天”发射成功 揭秘助力逐梦苍穹的“南航智慧”
- 热评丨从“天问”到“问天”,见证梦想成真的力量
- 首次太空看发射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空间站等待问天
- 问天舱里的这些装置,来自合肥
- “问天”上天了,背后藏了哪些黑科技?
- “问天”来了 中国空间站再变新构型
- 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发射成功!重庆大学八年攻关助力
- 新华全媒+| 带你“打卡”硬核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