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拍蒜门”引发舆论“海啸”,张小泉到底冤不冤?

本文转自:商学院杂志
文:刘青青 石丹
ID:BMR2004
中华老字号张小泉(301055.SZ)近期的经历实在是离谱 , 从一把平平无奇的刀、一颗普普通通的蒜 , 到一段过去的采访 , 这家刀剪企业已经站在了风口浪尖 。
尤其是 , 拍蒜断裂可能真不是质量问题 , 但现在张小泉表现出来的都已经是“态度问题”了 。“拍蒜门”的傲慢与刀剪企业的偏见被展开 , 关于中式菜刀的变化与企业的变革都引发关注 。
从当初风光无限 , 到咬牙追赶国际刀剪水平 , 再到被消费者“讨伐” , 当初张小泉的辉煌历历在目 , 被国际同行轻视的眼神记忆犹新 , 努力过的张小泉承受了些什么?又做错了些什么?
《商学院》采访人员就此次舆论影响、业绩表现、研发投入、频繁跨界等问题向张小泉发送采访函 , 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复 。
舆论“海啸”
张小泉明知道产品风险点 , 却没有做出有效改变 , 直到引发更大的舆论“海啸” 。
张小泉万万没有想到 , 有一天会因为“拍蒜”陷入“品牌危机” , 屡次登上热搜 , 甚至连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也被卷入 。
能否拍蒜当然不能证明刀的优劣——有的刀适合拍蒜 , 有的刀不适合拍蒜 。但是在很多中国人眼里 , “菜刀不能拍蒜”的说法无疑是令人难以信服的 。毕竟 , 在中国需要用刀拍蒜的家庭比比皆是 , 但是本土品牌的刀却仿佛“水土不服” 。
7月15日 , 张小泉官方回应称已联系消费者 , 为客服的不恰当沟通方式道歉 , 并赠送一把新刀具以表诚意 。张小泉在回应中还表示 , “不是所有的刀具都适合拍蒜 , 一些硬度较高或专用刀具用来拍蒜有断刀风险 。”
案例 |“拍蒜门”引发舆论“海啸”,张小泉到底冤不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案例 |“拍蒜门”引发舆论“海啸”,张小泉到底冤不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源:张小泉品牌官方微博
“拍蒜断裂”事件对于张小泉来说已经是极为尴尬了 , 而网友还翻出此前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的受访言论 , 提到“你学了几十年的切菜是错的 , 米其林厨师不这样切” , 该言论再次引发舆论风波 。
7月18日 , 夏乾良公开致歉表示 , 这个视频是很久之前的采访视频 , 且并非视频的全部 , 现传视频中并未根据当时的情境和语境进行描述 , 从而导致大家对此产生极大的误解 。“不过我亦为自身的不当言论给消费者理解造成的错误引导 , 表示诚挚的歉意 。”
与此同时 , 张小泉即将发起“断刀召集令”项目 , 凡在国内购买的菜刀 , 若在过去五年内有断刀事故发生的 , 包括张小泉品牌及指定同行品牌 , 张小泉均可按照类似款型类似价值进行新刀换货 。
案例 |“拍蒜门”引发舆论“海啸”,张小泉到底冤不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源: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官方微博
对此 ,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认为 , 张小泉在采访中坦言 , 他们比竞品更了解中国厨房烹饪习惯 , 尽可能地兼容多样化需求 , 但还有“提升空间”——张小泉明知道产品风险点 , 却没有做出有效改变 , 直到引发更大的舆论“海啸” 。
拍蒜无小事
现代的很多中低档中式家用菜刀实际上是一个“减轻+削薄+变硬+变脆”的改进版本 , 拍蒜时断掉的事情也就发生了 。
这场麻烦不断的舆论风暴到底是该归咎于质量滑坡 , 还是“祸从口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