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智能卫星制造——银河航天公司逐梦卫星互联网( 二 )


在卫星批量生产过程中 , 银河航天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高频微距波导、高性能天线等载荷加工 , 将部分载荷互联的空间压缩到传统占用空间的三分之一 , 同时提升了电性能、部分单机及系统性能 。
高千峰表示 , 卫星互联网行业刚起步 , 尚未进入快速成长的爆发期 。“我们在一些产品技术上坚持设计优化、新材料替代、工序简化 , 在逐步优化、持续迭代的过程中 , 逐渐降低成本 。去年 , 公司具备了批量生产30颗卫星的能力 , 今年批量生产能力将达到百颗卫星 。”
目前 , 银河航天300余名员工中 , 70%是研发人员 , 他们正致力于通过敏捷开发、快速迭代模式 , 规模化研制低成本、高性能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
研发新一代卫星
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金隅智造工厂的方舟实验室 , 一颗卫星正在组装 。与卫星常见的方盒子式外观不同 , 这颗卫星呈扁平状 , 头顶有两口“小锅” , 表面密集排列着小型设备和线束 。“这是我们研制的新一代卫星 , 这种可堆叠式平板卫星更节省空间 。”方舟实验室工作人员姜禄华告诉采访人员 。
9米高的实验室中 , 还悬挂着与之相匹配的超薄太阳翼 。这个由12折“推拉门”构成的巨大太阳翼 , 是由许多片封装好的太阳能单片连缀而成 , 折叠压紧后 , 厚度只有数十毫米 。“太阳翼是卫星在太空中持续运行的能量来源 。传统刚性太阳翼基板比较厚 , 导致传统卫星的‘翅膀’一般比较短 , 载有柔性太阳翼的卫星将拥有超长的‘翅膀’ , 能为卫星提供更多能量 。”姜禄华说 。
可堆叠式平板卫星和柔性太阳翼是“黄金搭档” , 发射时可将卫星像平板电脑一样多个摞在一起 , 一发火箭可同时发射数十颗卫星 。“既满足平板堆叠需求 , 又大幅降低产品重量、节约发射成本 , 产品综合技术指标实现大幅提升 。”姜禄华说 。
在不断研发新产品的过程中 , 银河航天逐步建设起卫星生产线和精益生产管控系统 , 创新探索“卫星设计—生产线—供应链”的量产“铁三角”模式 , 大幅降低了卫星研制成本、缩短了卫星制造周期 。目前 , 银河航天已建成覆盖整星研制、单机生产的生产基地 , 着手建设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卫星超级工厂 。
【专注智能卫星制造——银河航天公司逐梦卫星互联网】对于银河航天来说 , 如今还有许多难题待解决 , 比如 , 运载火箭运力有限、空间有限 , 如何进一步对卫星构型做优化处理;怎样降低单颗卫星重量 , 保证发射任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如何更好地控制卫星分离速度和方向等 。“未来 , 银河航天将继续发挥卫星低成本、批量研制、快速迭代的优势 , 不断构建基于民用工业体系的商业化供应链 , 助力低轨星座建设 。”高千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