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智能卫星制造——银河航天公司逐梦卫星互联网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
来源:经济日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银河航天02批批产卫星发射升空 。(资料照片)
在浩瀚太空中 , 随着批量化生产的卫星不断发射 , 大量卫星绕地球接续飞行 , 全天候提供无缝实时网络覆盖……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内 , 在轨模拟动画展示着这幅场景 。这家专注于智能卫星制造的“独角兽”企业 , 积极探索商业化卫星产业发展路径 , 在卫星互联网领域实现批量“造星” , 助力我国低轨星座建设 。
实现卫星批量生产
制造卫星 , 绝非易事 。“卫星许多核心组件都需要自主研发 。”银河航天联合创始人高千峰说 , 银河航天瞄准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领域 , 用了4年时间 , 从组建团队到设计卫星、制造卫星 , 再到小批量生产卫星 , 不断突破新技术 , 奠定了企业竞争优势 。
2020年1月16日 , 银河航天自主研发的首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成功发射 。2022年3月5日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 , 成功将银河航天首次批量研制的6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02批批产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
“这6颗卫星在轨与公司首发星共同组成国内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 , 构建出星地融合5G试验网络‘小蜘蛛网’ , 具备单次30分钟左右不间断、低时延宽带通信服务能力 , 将用于我国天地一体、天基互联等网络技术验证 。”高千峰告诉采访人员 , 这6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的设计、总装、测试、试验和出厂 , 只用了不到11个月 , 总装、测试与试验的时间大幅压缩到75天左右;自研产品涉及元器件近4000种 , 国产化率达90%以上 , 其中关键元器件、核心部件实现百分百国产 。
从单星研制转向批量生产模式 , 是个难度颇高的“技术活” 。目前 , 我国卫星制造产业链生态处于成长初期 , 单机制造、卫星发射等产业仍处于紧缺状态 。“从首发星到小批量生产 , 我们验证了从单星发射到多星同时发射、测控、组网 , 这是建设大型卫星星座网络的一次重要技术进步 。”高千峰说 。
建设卫星互联网
卫星互联网可以通俗理解为将地面基站搬入空中的卫星平台 , 卫星不受地理地貌环境影响 , 可提供更高性能及更可靠的通信服务 , 与地面5G网络实现深度融合互补 , 并为6G时代万物互联的泛在网络需求提供支撑 。
为什么选择卫星互联网这样一个高门槛、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把基站搬到天上 , 建设无处不在的信息高速公路 , 是对社会和行业有意义的事情 。”高千峰说 , 近年来 , 以低轨高通量卫星星座为代表的卫星互联网 , 具有全覆盖、高带宽、低时延、低成本等优势 , 成为解决全球网络覆盖的方案 。面对国际竞争 , 我国亟需提升商业卫星制造效率、降低研制成本 。
传统卫星制造主要是单件研制的孤岛模式 , 从方案论证到详细设计、产品投产和交付、卫星AIT(集成总装测试)的研制流程基本为串行实施 , 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空间和人力资源 。“卫星批量生产不仅能使成本大幅降低、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 而且也是构建大规模卫星星座必要的基础条件 。”高千峰告诉采访人员 , 卫星星座是商业航天发展的大势所趋 。目前国内外已推出包括通信、导航、遥感等不同类型的星座计划200余个 , 绝大多数处于筹资和开发阶段 , 待开发市场空间巨大 。
“银河航天将目标锁定在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 在原有技术积累上做集成创新 , 逐步掌握核心技术 , 成功实现卫星批量生产 。随着卫星数量增加 , 卫星星座承载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从应用中能更快发现问题 , 推动技术产品迭代优化 。”高千峰说 。
- 让工业设计赋能智能制造
- 智慧海洋项目建设进入新征程!绿色智能中尺度试验船开工
- 4月份国内智能手机销量:苹果下滑,荣耀屈居亚军
- idc公布一季度英国智能手机销量,苹果接近50%市场份额
- 智能手表“硬汉战士”诞生!览邦 W2 PLUS体验
- 关于物联网工控网关WiFi智能模块RMS7688A的概述
- 利用智能手机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快速可视化监测
- 人工智能赋能元宇宙建设飞渡科技完成A+轮融资
- 消博会1号馆:智能家居 品质生活
- 国网衡阳供电公司:电网智能巡检为夏季供电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