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观察|“句芒号”上天 太空“碳汇王者”有多牛?
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8月8日电 (张桂贵 方经纶)8月4日11时08分 , 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遥四十运载火箭 , 成功将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送入预定轨道 , 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
句(gōu)芒 , 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东方之神 , 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 。以它命名的卫星“句芒号” , 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 , 能够实现对森林植被生物量、气溶胶分布、叶绿素荧光的高精度定量遥感测量 , 是太空的“碳汇王者”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句芒号”卫星运行示意图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供图
【强观察|“句芒号”上天 太空“碳汇王者”有多牛?】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介绍 , 在“句芒号”卫星发射前 , 我国传统的碳汇测量主要依靠人工对森林植被进行抽样监测 , 碳星的应用将改变这一现状 , 标志着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天基遥感时代 。
“森林碳汇监测需要有高精度的植被数据作为支撑 ,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 , 研制团队创新性地将天基测绘‘激光雷达+光学相机’为代表的主被动联合观测手段应用到森林监测中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表示 , 通过卫星获取高精度数据 , 对激光雷达和多光谱相机要求很高 。卫星研制团队基于现有技术基础 , 设计出了天基森林碳汇监测的“绝佳方案”:以激光雷达波束翻倍、重频提升逾30倍 , 配置5个多光谱相机进行5角度综合观测 。这种主被动联合观测模式 , 不仅充分发挥了激光雷达和多光谱相机的优势 , 同时还能利用激光校准多光谱相机精度 , 充分满足了森林碳汇监测的精度需求 。
植被高度、植被面积、叶绿素荧光和大气PM2.5含量是计算森林碳汇能力的核心数据 。为此 , “句芒号”卫星配置了多波束激光雷达、多角度多光谱相机、超光谱探测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等多种载荷支持获取以上数据 , 其先进的技术还能确保数据“准、全、细、精” 。
值得一提的是 , 叶绿素是植被光合作用的关键影响因素 , 为提升叶绿素光谱探测精细程度 , 科研人员为“句芒号”卫星设计配置了超光谱探测仪 , 创新性使用了光栅分光原理 , 将光谱分辨率较传统提升了10倍 , 实现国际首次0.3nm精细探测 , 能够探测到人眼所看不到的太阳光明暗细微变化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句芒号”卫星超光谱探测仪叶绿素荧光捕捉示意图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供图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介绍 , “句芒号”卫星工作模式极其复杂 , 按照载荷工作模式组合计算多达47种 。除了碳汇测量外 , “句芒号”卫星还能够完成其它多个领域的任务 。例如 , 它可应用于环保、测绘、气象、农业、减灾等领域 , 支撑作物评估、植物病虫害监测、灾害应急成像等工作 。
另外 , 研制团队考虑要让卫星支持更多应用的同时 , 还要考虑卫星易用、好操控 。为此 , 研制团队从硬件上保证各种载荷数据独立传递 , 从软件上让卫星“智能化” , 根据设定的边界条件参数实现自主辨别海洋、陆地、光照条件 , 并以此自动规划“最佳探测任务”流程 , 实现完全的自主任务规划 。在这种设计下 , 除了特殊或突发的任务外 , “句芒号”卫星无需用户“操心” , 就能如同智能扫地机器人一样 , 一键开机 , 扫哪里、怎么扫、一气呵成 。(柴跃 张兰兰 刘锦洋 王琬涵对本文亦有贡献)
- 北京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又一大项目开工
- 杭州亚运会发布首套动态图标 它们是怎么“动”起来的?
- 雷军年度演讲定于8月11日 主题“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
- 海心桥:十大首创硬核技术铸就珠江上的“科技桥”
- lggram系列的电量续航能力强大的“种手”
- 四川眉山:特聘虚拟人“苏小妹”为数字代言人
- 华硕tuftufvg32aql1a显示器
- 云米发布“1=n44”全屋智能方案
- 零极观察 | 虚实融合,Web3成产业互联网新起点
- 拯救者y700,玩游戏的“爽”度直线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