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母亲后,她写下母职的另一面( 三 )
而在小说里,这些女性也曾试图说出自己的伤痛与焦虑 。但正如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所遭遇的那样,她们的声音无法被听见 。很多时候,就连最亲密的人也无法理解她们所遭遇的痛苦与焦虑 。这是布莱丝她们感到无力的根本原因 。
文章图片
电影《女人的碎片》(剧照) 。
新京报:小说最大的悬疑点便是维奥莱特(布莱丝的女儿)是否杀害了萨姆(布莱丝第二个孩子,四岁那年去世) 。维奥莱特的故事是很典型的“恶童叙事”(bad seed) 。我们在许多文学与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过它的原型 。比如《凯文怎么了》以及更早之前的《坏种》等 。你在写作维奥莱特这个人物过程中,是受到“恶童文学”的影响或启发吗?
奥德兰:维奥莱特的故事很难说是源于哪个特定的人物原型 。对我来说,她的出现正是反映了一个母亲内心最深的恐惧 。在小说里,布莱丝对于自己的女儿究竟有没有故意杀害萨姆,或者说她是不是天生“坏种”这件事,始终是犹豫的 。这种犹豫是她作为母亲的自责与诘问:我的女儿是天生邪恶吗?维奥莱特的行为是因为我无法爱她吗?这种与生俱来的邪恶是原罪吗?
另一方面,让你产生这种联想的可能是因为父亲福克斯这个角色 。和《凯文怎么了》的故事类似,当一个家庭出现恶童时,母亲往往是最早发现的那个人,而父亲则是那个坚持捍卫孩子的角色 。很多时候,父亲甚至会将母亲对孩子的指控视为母职的失职与失控 。
文章图片
电影《凯文怎么了》剧照 。
新京报:听上去,这也是母职禁忌的另一个面向?
奥德兰:对 。我认为有趣的是,社会对于儿童异常与儿童犯罪这件事依旧是讳莫如深的 。但现实的案例告诉我们,儿童不一定天生无辜 。但作为父母,要接受这样的事实是令人心碎的 。这可能是很多家庭无法接受的另一个暗面 。
当然,在这部小说里,维奥莱特究竟是不是那个“恶童”,是无法下定论的 。作为读者和创作者,我们只听到了来自布莱丝的一面之词 。
女性碎片:破损的身体、婚姻与女性友谊的可能
新京报:布莱丝与福克斯的婚姻关系也是小说探索的主要命题 。在小说的前几章,布莱丝的丈夫福克斯是一个看上去善解人意的伴侣,但在布莱丝成为母亲之后,我们忽然发现,剥去爱的外壳,福克斯最终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完美母亲”罢了 。
奥德兰:是的 。福克斯一开始的确是一个善解人意、关心他人、互相尊重的伴侣,这也是布莱丝爱上他并最终愿意生育的原因 。但当福克斯发现布莱丝无法爱自己的女儿(维奥莱特)时,他的变化就发生了 。
正如布莱丝被要求成为一个“好母亲”那样,福克斯自小接受了来自社会与他母亲对于丈夫角色的规训 。某种程度上,是社会(和福克斯的母亲)教育他要给自己的孩子找到一个“好母亲” 。
小说里的福克斯并没有意识到这点 。这也是为什么在维奥莱特以及萨姆出生之后,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待布莱丝 。他选择不去感受和看到妻子的痛苦,甚至利用他作为丈夫的权力操纵她的情绪,这都是福克斯试图找回关于他所期待的婚姻的安全感 。最终,他背叛了布莱丝,这也是他自发的选择 。
文章图片
在小说出版后,读者对福克斯的评价也常常会陷入两极状态 。一些读者认为,尽管福克斯不再是那个支持妻子或令人钦佩的伴侣,但他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他的背叛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保护维奥莱特不受布莱丝的伤害 。我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辩论 。
- 曾光:西安疫情是武汉封城后最严重的一回
- 法国知名双胞胎主持人先后死于新冠肺炎
- 校园枪击案后 美议员发“持枪全家福照”引争议
- 母亲因儿子哭闹惊险躲过煤气罐燃爆 如何预防燃气危险?
- 江苏酒店员工辞职未批后遭辞退 法院:酒店赔51万
- 法国登山者在勃朗峰捡到宝藏,八年后终定归属
- 国际丨默克尔“退休”前最后一次视频讲话 呼吁民众打疫苗
- 血腥校园枪击案后,美议员发"持枪全家福照"引争议
- 一个人死后,他的社交账号会怎样
- “30后”“40后”艺术家共聚当代中国画写意性探索研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