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物图鉴:自然界的人口普查( 三 )


北京生物图鉴:自然界的人口普查
文章图片
红隼悬停,高晓奇于密云区不老屯镇拍摄 。受访者供图
“我看见灰喜鹊和雀鹰打架”
在这次生物多样性调查中,高晓奇是专门找鸟的人,能熟练辨识北京的各种鸟 。
要想发现鸟,一靠看,二靠听 。
六年的野外调查将高晓奇的感受力打磨得愈发敏锐,他甚至能感知到鸟翅膀扇动起来的风 。“有的鸟会唱歌,有的鸟会发出特定声音,当听到小鸟紧张而急促的警报声的时候,往往就需要观察周围是否有“危情”——比如猛禽飞来 。”
有些鸟,如猫头鹰,白天很难发现它,高晓奇便会用一些录音回放设备播放它的叫声 。“有时候同类鸟会回应,就能确认周围是否有这种鸟 。”
有的水鸟离人太远,高晓奇总会备好单筒望远镜,诸如密云水库,面积大,鸟离得太远,仅凭肉眼难以分辨清楚;有的猛禽飞得快,长焦相机就派上了用场,“看不清的时候,可以先用相机记下来 。”
夏天的时候,日出早,高晓奇和同事凌晨四点就要起床 。
2021年年初迎来了21世纪以来的最低温 。高晓奇记得,降温那几天,他正在北京郊外的怀柔和密云,“手刚掏出来,一下子就凉了 。”好在还是能看到很多鸟在觅食,一只只都鼓鼓囊囊的,“这些鸟不是胖,而是为了御寒,让羽毛蓬松起来,创造隔热空气层 。”
人没有这样的本领,只能裹得更厚 。
“爬山本来就很累,穿多了对体力也是一个考验 。”电子设备也遇到了考验,锂电池的相机和数据记录设备,续航时间开始缩短 。下雪后,山阴面铺着一层雪、藏着一层冰,看不清状况的调查人员开车上山做调查,差点下不来 。从那以后,要去山上的观测点,高晓奇都选择步行 。
他不觉得这是一件辛苦的差事,只觉得有意思 。
他见过伯劳鸟吐轴,这是一种性情凶猛的小型雀鸟,“有些食物伯劳鸟吃了后消化不了,就会把这些东西吐出来,叫‘吐轴’ 。”
红隼是隼科的小型猛禽,也是北京最常见的猛禽 。高晓奇曾见过红隼在半空中“刹车”,羽毛和翅膀小幅度抖动,但既不向前飞、也不往下落,而是定在空中不动,像是被钉在了空气里,一双眼睛认真地观察地面环境 。
灰喜鹊和雀鹰也爱骂骂咧咧地打架 。“雀鹰有时候会闯入灰喜鹊的领地,但是灰喜鹊非常团结的,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会迅速组织起来把雀鹰给赶走 。”
高晓奇最偏爱的,还是北京的大嘴乌鸦,“鸦科鸟是最聪明的一类鸟,它们会利用工具满足需求 。”他见过大嘴乌鸦抓着坚果站在高处,等待时机,汽车一开过来,它就把坚果丢下去 。坚果壳轧碎了之后,它再过去享用 。
北京生物图鉴:自然界的人口普查
文章图片
高晓奇在怀柔区琉璃庙镇观鸟 。受访者供图
每一种鸟都不能少
在高晓奇看来,这一次调查,北京的每一种鸟都不能少 。
“北京所有的区都在调查范围内,会先选出有代表性的、可抵达的、生物多样性高的一百平方公里的网格,将其作为一个样区,全市一共有40余个 。”这40余个样区,高晓奇和同事一年内要跑4遍,也就是160多平方公里 。
高晓奇同样使用样线法 。
“简单来说,沿着样区里一条两公里的线走,观察、记录两边的鸟 。”为了防止重复记录,对于飞行中的鸟类,调查队伍要控制好行走速度,不能走得过慢,而且只记录朝自己方向飞来的鸟 。“以一个方向为准,要不然,因为鸟是飞来飞去的,有可能它飞过去你记了一次,转了一圈飞回来你又记了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