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物图鉴:自然界的人口普查( 四 )


调查队伍采用抽样估计的方式来计算北京市鸟的数量 。
“比如在进行黑头?(?科?属的鸟类,俗名贴树皮、桦木炭儿、松树儿 。)数据调查时,选择一个针叶林进行调查,然后用这个针叶林的黑头?分布密度乘以北京市针叶林总体面积,可以测算北京市所有针叶林的黑头?的数量 。同理,可以以一块田野为样本测算北京市所有田野的黑头?数量 。”
一趟线走下来,如果树林茂密、鸟类繁多,通常需要两个多小时 。
北京生物图鉴:自然界的人口普查
文章图片
领岩鹨,高晓奇于密云区石城镇拍摄 。受访者供图
队伍一般有六个人,有的负责观察拍照,有的负责记录沿途所见鸟类的数量和栖息高度等信息,有的负责录下鸟类的鸣叫声 。一行人总是保持安静,生怕惊扰到鸟;他们多数穿着迷彩服,“不能穿得鲜艳,要和环境融为一体 。”
日出前半小时到日出后三小时,以及日落前的三个小时,是鸟最活跃的时间段 。“鸟休息了一夜也饿了,日出后第一件事就是觅食 。”在这段时间去观测,调查人员才能找到尽可能多的鸟 。
一年中,高晓奇和同事要出动4次,分别在鸟的夏季繁殖季、秋季迁徙季、冬季越冬季和春季迁徙季去野外调查,一去就是25天 。
目前,高晓奇完成了三次调查,虽然红外相机的数据还没有回收,他已经记录到了200多种鸟 。等到春天来,鸟儿回迁,他和同事要再去走一次样线,据他估计,“这个数字可能要增加至300 。”
有数据统计,在二十国集团(G20)所有国家的首都中,北京的鸟类种类排名第二,仅次于热带的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从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来讲,温带的条件并没有热带好,北京能有这样一个排名,属实不易 。
高晓奇说,在钢筋林立的北京,人们可能想不到,就在几公里外的山林里,每个生命都活得生机勃勃 。“虽然大家都感觉大都市的城市化进程很快,但是在相关部门的保护下,我个人感觉,北京的山区自然环境还是保护得非常好,而且近些年还有变好的趋势 。”
北京生物图鉴:自然界的人口普查
文章图片
刘冬梅拍下的马鞍菌属 。受访者供图
确定一棵蘑菇的身份
“和动物不一样,反正它只要长出来就长在那里了,直到腐烂 。”
“它”是大型真菌,也就是“肉眼可见、伸手可摘”的一类真菌,是这次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中,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刘冬梅博士的调查对象 。
7月到9月是北京的雨季,也是大型真菌集中生长的季节 。
刘冬梅和同事便每天清晨带着采集刀(铲)、采集篮和照相机出门,有的大型真菌长在地面,有的挂在树干上,有的和昆虫共生,还有的晶莹剔透,隐蔽在枯叶枯枝里,人一不小心就能踩倒 。
和动植物相比,人们对菌物等微生物的探索是一个处女地,但这不代表菌物不重要 。“微生物和动植物的地位是并列的,它具有分解的功能,把营养物质归还到大自然界当中,促进物质和能量循环,有很重要的生态功能 。”
正是因为已有的可参考的材料不多,而且很多大型真菌的形态往往相似,所以,要确定一棵蘑菇的身份,刘冬梅往往需要把它带回实验室,用微观、分子手段做鉴定 。
“手拔的话可能会拔断,尽量不破坏它,很小心地采出子实体(肉眼可以看到的部分),然后放到采集篮里,要用吸水纸给它包上,防止破坏失水 。”刘冬梅等调查人员细心地对待这些柔软的生物,晚上回到驻地,她们把一棵棵菌物放在脱水干燥器里烘干,小心割开,观察,测长度,再带进实验室,进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