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养老服务,要过“适老”关
本文转自:半月谈
数字时代 , 机器人养老服务越来越受关注 , 其宗旨是以机器人为服务平台 , 做好以老人为本的服务 , 维护老人的生命尊严 。建设更高水平、更完善、更规范的机器人养老服务体系 , 有助于推动我国老龄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
机器人养老服务优势明显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蓬勃发展 , 与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相互交织 , 推动养老服务领域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照护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的智慧结晶 , 它既可以是智能语音助手等软件应用程序 , 也可以是承担照护服务的硬件设备 , 能够提供生活陪伴、行动辅助、基础诊疗、精神慰藉等多样化养老服务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位老人通过智能养老机器人“阿铁”体验与家属进行视频通话的功能 。新华社采访人员 黄宗治 摄
较之人类照护者 , 照护机器人不受消极情绪影响 , 不会因疲惫而发生照护事故 , 在全天候服务、精准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 。然而 , 对机器人服务失范的焦虑亦伴随着数字时代的全面到来而不断提升 , 许多人认为先进的照护机器人虽然有望对老人的服务需求作出更准确有效的回应 , 但也可能违背老人的意愿 , 自作主张提供在机器人看来最合适的服务内容 。
提到机器人对人类所承担的责任 , 通常会指向经典的机器人三定律:一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 , 或在目睹人类将遭受危险时袖手旁观;二是机器人必须遵守人类指令 , 除非指令与第一定律冲突;三是机器人在不违背前两条定律的前提下保护自己 。能够在养老环境中秉持施以善行、不作恶不伤害、主持正义的原则 , 是推动机器人全面迈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底线所在 。
注意维护老人尊严和自主权
机器人研发和应用的历史积淀 , 要求机器人始终履行服务者的职责 。机器人提供康养支持、心理慰藉等养老服务 , 在事实上遵循预置的服务规范 , 基于算法的照护逻辑与照护策略深度影响机器人服务的全过程 。
目前对底层设计的争议主要集中在训练样本方面 。由于样本难以对地域差异、生活习惯、高龄、残障等复杂要素予以周全考虑 , 可能导致机器人作出违背伦理的行为 。例如 , 机器人可能以地板湿滑为由 , 限制高龄老人或残障老人下床活动 。事实上 , 机器人判断老人的行为是否安全本身就是一个技术难点 , 有偏的服务原则易导致服务内容和质量与“以老人为本”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 。
此外 , 从机器人形态的角度看 , 尽管照护机器人不一定具备与人类相近的形态 , 但机器人在服务过程中 , 其言行与反馈愈来愈与人类相似 , 这一特征使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等部分老人 , 常常无法辨明是否在和真人交流;老人对机器人的过度依赖也可能导致对机器人身份与功能的错误理解 。例如老人将机器人视作亲人 , 在机器人提供服务时无条件相信机器人 , 在与机器人分别时会感到悲伤 。
随着老人年龄增长与健康状况恶化 , 维护老人尊严将愈来愈具有挑战性 , 这一过程机器人往往难以胜任 。目前的机器人养老服务 , 不能完全满足老人在养老获得感与受尊重等方面的要求 , 但欧美地区长期照护供不应求的态势 , 依然为照护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需求 , 特别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 部分养老机构倾向于将照护工作委托给机器人 , 以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
机器人介入照护工作 , 客观上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 易导致老人产生被抛弃感 , 令老人尊严的维护面临严峻挑战 。机器人养老服务的广泛应用将改变对老人功能健康的定义 , 当身心健康不再成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依据 , 而是更多考察老人对机器人养老服务的适应情况和使用能力 , 将可能构成对不愿接受机器人服务、不会使用智慧养老技术的“数字失能”老人的歧视 。
- 商行联盟新一代金融云数据中心域名服务体系建设获“下一代DNS最佳实践案例奖”
- 第三届“航天杯”移动机器人AI创新技术挑战赛举行
- 为高温、高强度劳动“减负”,地铁巡检进入智能机器人时代
- 我国医疗机器人“百花齐放”医工融合迎来发展机遇
- 飞艇、机器人、轨道车……这个研究院携多项智能产品亮相
- “智助”服务便民利民 助力群众满意度提升
- 新华全媒+丨探访“机器人+智慧医疗”专题展区
- 信息化建设让服务“聪明”起来
- 连续两年蝉联!华中大团队获这项机器人大赛全国冠军
- 新华全媒+|航天科技助力机器人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