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虚假招聘花式被“坑”如何维权?( 二 )


同时,诈骗团伙还发展“下线”,即从中发展合适的人选成为“三级代理人”,让这些人以同样的方式骗取新的求职者 。全国共有3000余名受害人被骗近500万元 。
除了代理费,培训费、打点费、体检费、服装费……招聘“黑中介”或是不法分子会以各种名目让求职者落入陷阱 。求职者不仅有财产损失,更有甚者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胁 。
对于企业来说,许多企业都有过“被发布”招聘信息的经历,其形象因此受损 。
此前,在北京、上海等地出现打着“美团招募骑手”名义的虚假招聘 。不法分子冒充招聘者,以高薪为诱饵诱骗求职者,并要求入职前,求职者必须先购买电动车、配送箱等装备或要求签订分期贷款合同 。这些装备比市场价格高出很多,有些求职者到指定门店购买电动车后发现车辆为残次品,当他们发现受骗后,不法分子早已人去楼空 。
招聘平台能否独善其身
当前,网络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求职主渠道 。
根据咨询公司艾瑞发布的《2020年中国网络招聘行业市场发展半年报告》显示,疫情背景下,2020年招聘网站半年来日均覆盖人数高达587万人 。“云招聘”流行,视频面试、直播面试、AI面试等形式涌现 。
与此同时,网络招聘的安全防火墙是否筑牢引发顾虑 。在今年的“3·15”晚会中,在线招聘网站简历泄露被曝光 。几元钱便可购买走求职者姓名、性别、年龄、照片、联系方式、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等相关信息 。有不法分子拿到求职者信息后,通过虚假招聘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诈骗 。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以虚假招聘为幌子,盗取个人简历信息 。
求职者通过网络招聘平台入虚假招聘的“坑”,平台能否“独善其身”?
采访人员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发现,近年来,虽有不少因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进行诈骗的刑事案件,但在民事领域个人起诉平台的案例却很少 。
今年3月1日,人社部出台的《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网络招聘服务领域第一部部门规章 。该规定要求,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完备的网络招聘信息管理制度,依法对用人单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同时还要求健全网络招聘服务用户信息保护制度 。
刘俊海认为,因平台疏于审核导致求职者因虚假招聘信息遭受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的,平台主体必须依法承担责任 。
“网络招聘平台应当为广大求职者站好岗、放好哨、把好关 。”刘俊海说,“招聘平台是它们搭建的,求职招聘规则是它们写的,用人单位是它们遴选的 。平台不仅掌握着大数据,还借此营利,所以平台企业要依法承担社会责任 。”
同时,刘俊海提醒求职者,应聘时要注意留存诸如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票据等证据 。一旦发现应聘过程中存在欺诈,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要第一时间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