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斗”入侵物种,设计“生命通道”,科学家探索“守护的力量”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科学家如何“智斗”入侵物种?深海里的小地震也会引发大海啸?如何在道路交通设计中为野生动物留出“生命通道”?近日 , 由广州市科技局主办 , 广州物联网研究院和广东科学中心承办的格致论道·湾区第18期在广东科学中心举办 。
本期讲坛以“守护的力量”为主题 , 邀请来自不同科研领域的6位嘉宾 , 聚焦不同话题分享了他们汇聚科学力量、守护共同家园的故事 。
□ 邱强:深海里的小地震也会引发大海啸
“智斗”入侵物种,设计“生命通道”,科学家探索“守护的力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最常见且造成严重损失的海啸灾害 , 往往是由于俯冲带地震引起的 。俯冲带多位于深海 , 作为物质消亡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区域 , 这里地震频发 , 能引起大范围水体扰动 , 从而引发海啸 。因此 , 搞清楚俯冲带的地震破裂特征、震后形变的规律和孕震区域岩石的物理属性 , 对地震和海啸灾害预警和评估至关重要 。
“然而 , 俯冲带大多在深海区域 , 观测研究难度大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邱强分享了他和同事的研究成果:通过实地参与海啸灾后调查和分析其他陆域俯冲带地震数据 , 他们发现 , 复杂的断层会影响地震破裂的传播 , 而俯冲带的外增生楔里 , 存在着大量高角度的逆冲结构 , 这类结构发生滑动时 , 能抬高大幅度的水体 , 从而引发放大效应的海啸 。“通过数据建模 , 我们可以提前评估其他俯冲带区域的地震海啸情况 。”
邱强介绍 , “我国华南沿海历史上曾发生过强震并引发海啸 , 主要受滨海断裂带和马尼拉俯冲带影响 。其中威胁最大的马尼拉俯冲带 , 如果发生特大地震 , 那么华南沿海很可能会受到严重的海啸威胁 。”目前 , 我国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已经自主建立比较完善的南中国海区域智能式海啸预警系统 , 24小时全天候运行 , 为沿海周边9个国家提供全天候海啸预警服务 。
□ 王云:设计野生动物的“生命通道”
“智斗”入侵物种,设计“生命通道”,科学家探索“守护的力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野生动物保护和道路交通设计有关系吗?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云给出了肯定答复 。据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统计 , 2020年底 , 我国路网规模已居世界前列 , 特别是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其中 , 许多公路延伸到了山区 , 为人们提供交通出行便利的同时 , 也在阻碍着野生动物迁徙移动 。据统计 , 全球4677种兽类 , 其中124种受“路杀”威胁 。
王云及其团队在东北长白山区开展了多年野生动物与道路交通设计的研究 。他介绍 , 这里两栖类动物分布广泛且占“路杀”比例高达77% , 因此在公路建设中采取一些动物保护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
他们通过实验观察发现 , 两栖类动物过路至少面临七重障碍 , 包括动物难以穿过的隔离栅、过高陡峭的排水沟、深且小的涵洞、高温干燥的沥青路面等 。于是 , 他们以中国林蛙和中国蟾蜍为对象 , 设计各种动物通道模型 , 观察它们跳跃高度、攀爬角度以及成功穿越概率 , 得出了隔离栅、排水沟和涵洞等道路设计模型的最佳值 。
在青藏公路沿线 , 王云和团队针对藏羚羊、野牦牛等也做了动物通道分析及设计 , 提出了适合不同体型动物的道路通道设计尺寸 , 并且被纳入了交通运输部行业推荐性标准中 。
□ 谢黎炜:人类肠道里有组“胖瘦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