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民有益 受群众欢迎(品味红色经典(19))
文章图片
图①为作家赵树理 。
图②为美术家罗工柳为《李有才板话》创作的木刻插图 , 曾与小说一起在1946年延安《解放日报》上连载 。
图③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李有才板话》封面 。
制图:赵偲汝
我认识赵树理是在1951年的秋天 。当时赵树理任中国曲艺改进会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大作家 。我只是一名年轻的工作人员 , 但他非常诚恳谦虚 , 对我没有一点架子 。当我谈起《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农村题材作品多么精彩时 , 他谦逊地说:“我对农村有感情 , 也真想写点合乎老百姓口味、又对他们有帮助的东西 , 可是 , 这不容易啊!我做得还很不够 , 我的才能还不高 。”而后提及民间文艺 , 特别是农村说书唱戏的情况 , 他兴致高了起来 , 时而双手敲打桌子 , 时而手舞足蹈 , 毫无顾忌地唱起了上党鼓书和上党梆子 , 在场的人都乐得前仰后合 。
后来 , 我在北京市文联、中国曲艺研究会、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工作 , 和赵树理接触得多了 , 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严肃的创作态度、勤奋刻苦的学习和工作精神 , 以及朴实谦和的作风 , 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
新鲜、健康、简朴 , 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
在赵树理创作《李有才板话》之前 , 太行山区正掀起声势浩大的第三次减租减息的高潮 。赵树理下乡 , 本担有检查减租减息进度的任务 。但他在调研中发现地方上一些青年工作人员不谙农事 , 不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 , 也没有深入群众调查研究 , 以致一些好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受到影响 。就像赵树理说的那样:“我在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 , 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的问题 , 往往就变成所要写的主题 。”于是 , 便有了这部《李有才板话》 。
《李有才板话》通过山西农村一个叫阎家山的地方改选村政权和实行减租减息的故事 , 反映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农民的实际状况和真实心声 。小说不仅讲活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 而且深刻阐释了农村革命干部只有坚持群众路线 , 依靠群众发动群众 , 让党的正确路线、政策与广大农民真正结合在一起 , 才能解放农民 , 团结更多革命力量 。
茅盾曾经这样评价《李有才板话》构思的精巧 , 特别是对快板这一新鲜手法的匠心运用:“在若干需要描写的地方(背景或人物) , 作者往往用了一段‘快板’ , 简洁、有力而多风趣”“我们试一猜想 , 当这篇小说在农民群众中朗诵的时候 , 这些‘快板’对于听众情绪上将发生如何强烈的感应” 。郭沫若看完小说后也赞叹不已:“我完全陶醉了 , 被那新鲜、健康、简朴的内容与手法;这儿有新的天地 , 新的人物 , 新的意义 , 新的作风 , 新的文化 , 谁读了我相信都会感着兴趣的 。”
《李有才板话》甫一问世 , 就成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 。小说单行本连出三版都很快销售一空 , 买不到的人到处借阅 , 争相传诵 。有人说这部作品给文艺界注进新的血液 , 也有人说读过这部作品之后 , 对解放区团结协作的幸福生活更加向往 。小说在报纸上连载后 , 有读者给报社写信:“像这样优秀的文艺作品 , 如果能广泛散发 , 深入农村 , 将起到更大作用 。”在后来的整风学习以及更大范围的减租减息、土地改革中 , 《李有才板话》成了干部必读的参考材料 。干部们不但自己学习 , 还把它念给农民听 , 反响异常热烈 。农民群众一边听得乐不可支、哄堂大笑 , 一边联系实际 , “对号入座” , 参照小说中的工作方法来解决本村的实际问题 。
- 隐瞒迟报行程 内蒙古一对夫妻被拘7日
- 中国驻所罗门群岛使馆:华人功绩应该被所人民铭记
- 美调查:美国民众对军队信心持续下降
- 美国务卿称**为“国家” 人民日报钟声驳斥
- 安倍竟称受到中国斥责非常光荣:对批评有免疫力了
- 如何面对新的变异病毒奥密克戎?钟南山回应
- 人民创意|故宫文具新春礼盒上新啦
- 德国出台防疫新规 加强对未接种疫苗者的社交限制
- 证监会:恒大风险事件对资本市场运行外溢影响可控
- 广东省人民政府约谈许家印 向恒大集团派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