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茶饮:不停奔跑,不断跌倒( 二 )



文章图片
▲图:喜茶官微
这种弊病也在事后的成分确认过程中尽显 。据陈女士透露 , 喜茶工作人员第一次沟通时 , 表示该饮品成分为“正乙烷” , 后又改口为“正己烷” , 但洗胃后的慰问短信中却写着“液态硅胶”四个大字 。这也直接导致了医生无法判断该样品的成分 , 洗胃成为唯一的解决方法 。
员工多次改口 , 这说明作为每家门店都会分发的饮品样品 , 店铺甚至对其成分都毫不清楚 。除此之外 , 喜茶在事发后回复陈女士的态度大多“含糊其辞” , 充分体现了一开始品牌对这件事情并不重视 。这都是喜茶的管理配不上其“地位”被诟病的点 。
对于喜茶来讲 , 道歉和赔偿 , 仅仅是第一步 , 也只会让其在消费者市场获得“及格分” 。最重要的是 , 针对这类事件如何在管理层面出台措施 , 针对其他疏漏的环境出台预防性措施 。“下架所有样品”这类“止痛药”形式的解决方案 , 显然无法挽回喜茶品牌价值的折损 。
高速扩张为喜茶带来的不仅仅是扩张速度过快导致的服务质量下滑 , 其危机公关意识也无法跟上不断扩张的步伐 。
02、喜茶、调饮师、网友、消费者
“要招募好的调饮师 。”
在“样品”事件发生前 , 新式茶饮界早就形成一个共识:喜茶的人才培养体系是目前中国茶饮赛道的高水准 。截至2021年7月 , 喜茶遍布全国门店的数万民调饮师平均年龄大约在24岁左右 , 以Z世代为核心 。
据悉 , 喜茶内部将“调饮师”也称之为“调茶师” , 新人从“初级调茶师学员”做起 , 沿着初级调茶师、高级调茶师、培训师、值班主管、副店长、店长、见习区域督导、督导的路径发展 。新店扩张期 , 在巨大的人才需求下 , 一名新人在五年内升迁为督导也并非没有可能 。
喜茶薪水略高于茶饮同行曾是不争的事实 。在北京 , 喜茶的初级调茶师底薪在5000~8000元左右 , 同类型公司在北京的底薪在5000~6000元 。喜茶其他岗位在各个市场价中也略占优势 , 因此 , 喜茶的人才储备可以说在同行中相当具有竞争力 。
“大餐饮赛道 ,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从可口可乐、联合利华、百胜挖高管 , 从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挖店长 , 从喜茶、瑞幸、奈雪挖店员 。”一位在餐饮赛道创业的老板这样形容到 。
但喜茶的这种打法也正在被其他玩家复制 , 半年融资超60亿的Manner正是走的这种路线 。调饮师的争夺大战随着Manner的入局而爆发 。
今年以来 , 饮品赛道新秀Manner高歌猛进 , 在资本市场颇受投资人青睐 , 其扩张速度不可谓不猛 。“一线城市开店需要成熟的团队 ,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岗位Manner开出了两倍于喜茶的薪水 。”一位投资人这样描述新式茶饮的“抢人之战” 。
新式茶饮:不停奔跑,不断跌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喜茶官微
据悉 , Manner在北京市场开出的底薪达到了8000~9000元 , 店长等管理人才的薪资涨幅甚至更高 。因此对于成熟的新式茶饮人才 , Manner吸引力非常高 。
升迁机会和相对较高的底薪是新式茶饮玩家吸引人才的决胜法宝 。但对于新式茶饮品牌来说 , 即使是高水准 , 仍然会存在失误的时候 。
在这次事件发生后中 , 上海监管部门也介入喜茶拿错样品事件 , 除了调饮师 , 网友、消费者、喜茶方也各执一方 。
新闻晨报也给出了关于此事各方的相应态度 。顾客表示喜茶在出事以后 , 态度很好 , 也一路陪同治疗 , 但无法第一时间提供该工业用品成分 , 并在与供应商沟通过程中推诿 。最关键的是 , 前后三次提供的多样品成分不同 。店员将不明工业用品当作食物送个客人 , 就显示了他们内部流程、风控 , 以及培训的缺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