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再不关注这个“刷屏”的世界,所谓的社科研究将自我消亡( 二 )


另一方面 , 视频直播也带来了话语权的转移 , 不再是由上而下、由精英及中心主导的模式 , 而是由下而上、普通民众直接参与的一种颠覆性的意义改变 。在传统时代 , 社会大部分能够“被看见”的都由精英人物把控 。报纸、杂志、广播以及电视等造就“被看见”效果的传统媒体 , 必然由精英人物完成审查、把控和传播 。至于“中部”和“尾部”的那些人 , 没有什么人去真正关注其生活和生存方式 , 成为一群不容易被看见的、活在角落里和边缘上的人 。
快手用户之中 , 很多普通人的生命实际上是与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联系在一起的 。人们在短视频中表现自己 , 与其他人产生互动 , 变成拥有众多粉丝的新网红 。可以说 , 这些人的成长史是绑定了快手之后的生命史 。我们曾经听到诸如普通女性通过快手创业而改变命运的故事 , 这也成为依靠个人手机刷屏创造真实生活的鲜活案例 。
人大教授:再不关注这个“刷屏”的世界,所谓的社科研究将自我消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因此 , 我将基于快手视频的民族志书写 , 称为“快手民族志” 。其突出特点就是 , 它们和人联系在一起 , 特别是和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在一起 。这类民族志内容必然是为丰富的 , 并且能体现民族志的当下性 。通过“快手民族志”的撰述 , 我们经常实时在场看到一些发生的事物 , 这些新事物恐怕也是能启发我们思考的内容 。
民族志学者所观察到的 , 与视频直播里的内容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 。只是直播者在呈现视频时往往是无意识的 , 而我们的研究者却必然有意识地将这些内容变为一种道理和学说 , 这就属于人类学学科本身存在的价值了 。
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中 , 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 , 都需要“快手民族志”概念的快速成长 , 由此而形成更多的虚拟民族志 。所谓虚拟民族志并非真正的虚拟 , 因为是一种超逼真 , 它可能会变得比真实还要真实 。尽管这个人往往是一种虚拟性的呈现 , 却又是真实存在的人 , 他与我们是在同一时间里的 , 借助网络实现了一种在遥远之地与我们的共在 。
这样的共在界定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真实 , 处在不同空间里的人可以同时知道并真切感受到彼此的共在 , 真正促进彼此共在的理解与沟通 。当然 , 也可以说真实的表达通过纯粹虚拟的动态画面 , 准确无误地传输出去 , 到达更为广阔的虚拟空间领域之中 , 此时新的虚拟群体之间的联合或者同时在场便成为可能 。
在民族志研究这一点上 , 我们必须重新去关注现实本身 , 也就是要关注正在活着的当下人真正的所思、所想和所为 。只有他们可以被看见的活法 , 才可能是我们真实感受到进而能够获得文化理解的一种基础 。民族志可以被转用描述视频直播 , 可能恰恰就在我们身边真实发生并存在 , 但对很多人来说 , 似乎已经是极为陌生和遥远的生活 。
现在 , 快手的日活跃用户(DAU)已经分布于中国的大部分城市 , 并且数量仍在日益增长之中 。基于这样一个大数据统计 , 它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究竟会带来哪些新的能量?文化将会因此而改变什么?所有这些新问题都很值得大家思考 , 因为这是新自媒体时代有关社会与文化的重要问题 。
如果人类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诸学科再不行动起来 , 再不去真正关注当下以“刷屏”方式参与到这个世界中来的亿万人 , 还在原来既定概念框架下进行陈旧式思考 , 那么这些学科就会因为跟不上时代步伐而逐渐自我消亡 。如果所有人都开始去自由呈现自我 , 书写这一秒正在发生的生活 , 那么我们人类学民族志的书写该在哪里寻找自我存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