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后,互联网广告的未来在哪里?( 四 )


短视频信息流广告的快速发展 , 市场对短视频内容的需求量激增 。
MCN机构大量涌入 , 一方面激发了短视频内容营销的市场活力 , 另一方面“程式化”内容生产的MCN模式存在一定结构性漏洞 。
MCN(Multi-Channel Network)模式 , 指的是一种分工模式 , 借助专业化运作和资本支持 , 将短视频按功能进行结构拆分、重组 , 形成固定的创作模板 , 如“黄金前3s+痛点拆解+卖点高匹配展示+优惠促销信息” , 从而保障内容高效率、高质量的输出 。
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后,互联网广告的未来在哪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来源:网络《2021年MCN机构十大品牌榜中榜》
然而 , 这种“流水线”一般的标准化生产流程 , 不可避免地存在存在规模化生产的局限性 。例如 , 脚本结构固化、内容的独特性与亮点缺失等等 。更有甚者 , 目前市场上仍存在部分应用MCN模式生产的无良媒体机构 , 受商业利益的趋势 , 只顾数量、不顾质量 , 导致生产内容趋同 。
同时 , 各大媒体增加了对程序化创意、视频剪辑工具的投入 , 广告素材制作成本大大降低了 。从素材、创意形式到投放环节的升级 , 降低了广告主投放的门槛 。然而 , 内容制作粗糙、画面侵犯版权、语言低俗化等问题屡见不鲜 。
这意味着大量制作粗糙的视频涌入 , 不仅与Z时代崇尚个性和创新的用户属性违背 , 长期以往 , 低质/低俗的内容会影响媒体生态的健康度 。
除此以外 , 互联网公司扩展迅速 , 互联网广告市场迅速庞大 , 而与之配套的相关规则与法律的建立仍处于起步阶段 , 广告虚假宣传、商品/服务“货不对板”等侵犯消费者内容依然存在 。
告别野蛮生长的后互联网时代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迅速攀升的互联网普及率 , 贡献了持续十数年的流量井喷 , 创造出世界范围内的“现象级市场”——中国互联网行业 。
信息流广告等一系列新兴互联网广告加速流量变现 , 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快速扩展创造了物质基础 。文化娱乐、消费生活、金融支付各领域众多细分赛道经历了从百花齐放到巨头收割的变迁 , 互联网上半场的竞争基本尘埃落定 。
近日 , 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纷纷曝出大规模裁员、缩减业务规模 , 也说明高速发展背后存在的隐性问题 , 如人口红利耗尽、流量运营低效、行业“内卷”竞争严重等 。
中国互联网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渐渐落幕 。互联网广告产业作为互联网企业的命脉和引擎 , 也必须紧跟时代 , 逐渐规划化、体系化 , 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1. 行业自律和相关法规两手抓
在规范互联网广告方面 , 公共规制机构、行业协会、消费者都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 , 相互促进 , 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
一方面 , 平台可以搭建公开透明的用户反馈机制 , 让用户参与到行业监督和规则制定 , “一人举报保护万人利益”的模式在网络世界同样适用;另一方面 , 行业协会可以深入调研、采集各广告平台的投放数据 , 指定一套具有普适性规范行业准入与审核门槛 。同时保持一定对市场的灵敏度 , 实时调整 , 在确保行业健康运行的前提下 , 最大化地激发市场活力 。2. 把握广告的本质 , 内容创造价值
广告的核心竞争力依旧是创意 , 好的创意来自于人对世界的洞察 。
程序化广告/程序化创意的确某种程度解放了广告人的双手 , 提高了内容制作的效率 。但内容为王的时代 , 人在内容生产的中依然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 因为技术结构有尽头 , 人性挖掘无止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