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社会的共生( 二 )


共生
作者: 司晓 / 马永武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科技与社会驱动的数字化未来
出版时间: 2021-8-1
共生是基本法则
我倒以为,科技创新的潮流势不可挡,历史如此,现实亦如此 。其社会合法性,一如外卖场景被批判的算法,科技带来的是多方共赢逻辑的正反馈 。批判科技对人类的负面影响是必要的,却不一定是必需的 。这是因为批判不足以解决科技的负面影响,只有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抑制科技的负面作用 。
我还以为,数字科技的伦理建设的确到了转折点,可是,如果只是诉诸工业时代的伦理建设模式,不一定奏效 。对企业的规制监管是必要的,却不一定非要站在企业的对立面进行监管 。这是因为,从理论上讲,每一个科技创新与应用主体都可以被理解为数字时代的企业,把每一个社会行动者都作为其他行动者的对立面,会因对立而产生不必要的社会成本,显然不是优化且有效的监管逻辑,不是监管的初心,更不是监管的目的 。
顺应数字社会的特征,把相关利益主体纳入其中,从工业化时代的控制性监管转向数字时代的服务性和协同性监管,似乎更有机会发挥监管的效用,更加适用于高度互联的数字化时代 。在这个逻辑下,热议的透明性看似是顺理成章的监管原则,殊不知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难题 。这是因为,即使把科技原理和算法代码置于透明环境,如果不能理解其中的原理与逻辑,依然无力监管,依然达不成监管目标 。在科技创新有如星辰般浩瀚多样与复杂的环境中,回归人的社会性初心,或许是社会与科技让科技向善的同归之途 。
作为回应和呼应,在新冠疫情的极端场景下,科技公司又如何能从社会价值出发,实践科技为人类服务的目标?我们看到了谷歌具有一般意义的模型卡探索,也看到了快手的流量普惠,B站对社区的再造,还有运用科技对自闭症进行干预 。
更值得期待的是积极倡导科技向善的腾讯科技在疫情中的尝试与努力 。在人人禁足的环境下,线上是每个人真实与现实存在的空间,任何一条不经意的信息都可能有武器般的威力 。其中,谣言成为干扰抗疫最重要的敌对力量 。在抗疫过程中,削弱谣言的干扰性力量,是对抗疫最有力的保障 。用数字技术辟谣,为科技向善做了最直接的诠释 。
在对抗谣言的同时,如何快速、精准地识别感染者,除了医学方案,还有更加智慧的方案吗?人工智能给了人类一个新的选择,运用人工智能强大的学习与归纳能力,通过影像和声音识别无症状感染者成为阻断病毒隐性传播、赋能人类与病毒赛跑的新利器 。禁足是有效的抗疫管理措施,也是传统措施,从传染性疾病给人类带来危害开始,人类就在采用禁足措施阻断疾病传染 。在人类还处在相互隔离的时代,禁足不仅有效,而且对社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也相对有限 。可在一个高度互联的时代,禁足,无论对经济还是对社会,其影响都是巨大的,人类理应借助科技的力量,寻找更加有效的防疫途径 。用科技提升防疫的效率,在防疫环境中,用科技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类的创造力,或许是当下对科技向善最直接的诠释 。
2020 年,中国是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世界主要经济体,背后则是一系列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难题,譬如,如何既控制疾病的传播,又保障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有序开展?既为数字原住民赋权,又为数字移民赋能等等 。这些问题,不只是政府面对的社会公平性问题,更是科技公司面对社会的产品和服务价值选择 。科技公司运用数字技术为社会呈现了一份积极探索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