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乡愁 一个皖西南村庄的衰落与振兴( 二 )


回归本真的“改造”
万涧村的建筑形式 , 叫做皖西大屋 , 很多分布在很深的山区里 , 而在山里面 , 可建设用地特别紧张 , 因此 , 一个家族在万涧村建设房屋的时候 , 会紧密地形成一个排屋 , 和福建土楼很像 , 排屋的中间 , 会有一个中轴线 , 形成“王”字形、“工”字形 。
回味乡愁 一个皖西南村庄的衰落与振兴
文章图片
万涧村的房子布局会紧密地形成排屋 。受访者供图
这样的大屋 , 并非一次性建成的 , 曹璐介绍说:“这个大屋早期落户之后 , 就开始‘生长’ , 到周围都没地了 , 它就像细胞分裂一样 , 它就再跳出去 , 顺着山谷去找另外一块可建设用地 , 然后又长出一个大屋出来 。所以皖西大屋整个形态上挺有意思的 , 但是它保护起来难度也会比较大 。”
万涧村很多传统建筑的屋顶是没有保温隔热措施的 , 但是在保护和修葺的过程中 , 需要让传统建筑适应现代化的生活 , 比如一部分要改造成民宿的老屋 , 就需要在屋顶加上保温隔热层 。
在万涧村 , 第一个改造的 , 是一栋名叫杨家花屋的建筑 , 这是一栋清代的建筑 , 有数百年历史 , 因此在修缮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小心和谨慎 。杨家花屋的屋顶是木质结构 , 如果强硬地在屋顶结构中间加入保温隔热的材料 , 会造成屋面过度荷载的问题 , 大屋建筑本身的特殊性 , 让项目团队遇到了难题 。
回味乡愁 一个皖西南村庄的衰落与振兴
文章图片
杨家花屋 。受访者供图
“这个问题拖延了很长时间 , 后来是北京建筑大学的穆均老师团队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周铁钢老师团队协同给出了解决方案 , 在理解木构建筑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办法 。所以 , 我们谈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问题 , 要注意既要关注传统建造技术的传承 , 又不是一味地尊古 , 而要在传承中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曹璐说 。
除了房屋 , 还有周边环境的改造 , 比如村旁的一条小河 , 团队刚到村庄的时候 , 就发现这条河是从上游直接倾泻下来的 , 明显是经过了一些比较硬性的水利处理 。
曹璐告诉采访人员 , 项目团队根据“多自然型河道”的设计原则 , 首先设计河道的弯曲度 , 让部分河段水的流速放缓 , 有些蓄水的空间 , 再在充分满足防洪要求的基础上对河道景观完成乡土化的设计改造 。“改造完了之后 , 看上去是很自然的河道 , 甚至别人都不知道这条河经过了防洪的改造 。改造完 , 河水局部流速放缓后 , 河里逐渐有了小鱼 , 河道的防洪功能也提升了 。”
发展特色产业
一个衰落的村庄 , 如何重新振兴 , 产业 , 是无法忽视的基础之一 。
项目团队来的第一年 , 就组织村里成立了农民合作社 , 合作社的名字叫“回味乡愁” 。曹璐介绍:“在各位老师一起帮助和指导下 , 驻村规划师带着当地村民成立了一个合作社 。”
最开始成立合作社的时候 , 村民并不信任 。卢晖临说 , 万涧村里多是老人 , 对于合作社是什么、要如何组建 , 都没有经验 。都不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 , 有各种担心和顾虑 , 怕打破村庄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利益分配模式 , 就不愿意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