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鱼:双11的理想“后花园”( 二 )


2
双11新刚需:真实种草 , 解锁兴趣
从双11的视角来看 , 年轻人爱上闲鱼 , 爱上“节后鱼生” , 可以说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时至今日 , 双11对用户的意义已经不单单是“低价囤货”、“熬夜秒杀” 。
我们可以用三个有代表性的关键词 , 来定义这届消费者眼中的双11 。
闲鱼:双11的理想“后花园”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闲鱼:双11的理想“后花园”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闲鱼:双11的理想“后花园”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闲鱼:双11的理想“后花园”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闲鱼:双11的理想“后花园”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第一是真实体验 。
在10余年的沉淀中 , 双11已经成为品牌营销的“必争之地” 。为此 , 品牌方不惜提升预算 , 不断扩大投放阵地 。在传统电商渠道外 , 豆瓣、小红书、知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 , 都布满了各种品牌方营销、种草信息 。
这些营销信息在网红、大V与超写实滤镜的“二次加工”下 , 已经偏离了商品本身的属性 。以至于 , 消费者满怀期待购入商品后 , 得到的却是“事故现场”般的买家秀 。在这样的困扰之下 , 人们也就更加渴望一种“所见即所得”的购物体验 , 而不是去为滤镜和虚假种草买单 。
第二是高频互动 。
种草文化之所以被称为一种文化 , 就是因为其背后的强互动性:理论上讲 , 种草是源于真实兴趣和超预期消费体验的内容化分享 , 是年轻人热爱表达 , 发扬互助精神的自发行为 。
然而广告营销导向的“种草”往往是一锤子买卖 , 缺少“有种有拔”的互动属性 。尤其是在滤镜的干扰下 , 消费者拔草过程中的决策成本越来越高 。双方之间收割与被收割的关系 , 很难产生有效互动 。这就导致“种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原本方向 , 成为品牌方和大V的独角戏 。
相较而言 , 闲鱼这样能让消费者各抒己见 , 充分释放表达欲并且得到对等反馈的平台和场景自然会脱颖而出 。
第三是解锁新兴趣 。
在商品大爆炸时代 , 年轻人的双11不再是“刚需购物” , 而是在借机寻找进入不同圈层、解锁新兴趣的窗口 。今年大火的天猫双11种草机、购物车分享都是投其所好 , 回应了消费者诉求 。而头部主播的直播间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 通过发现新商品让年轻人实现跨圈、破圈式的体验 。
理解了上述“新刚需”就会发现 , 闲鱼刚好命中了这些靶心 。
在闲置用品交易场景下 , 买卖双方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 , 买家可以更为直观看到商品的真实使用情况 , 通过社交式问答了解更多、更细节的商品信息 。交流过程中 , 双方还有机会围绕共同话题和兴趣爱好建立新的关系链 , 完成双向“破圈” 。
眼下这场在各大社交媒体、种草平台引发讨论的“节后鱼生” , 就是一次“去滤镜化”、增加社交互动属性的种草探索 。
不同职业、兴趣爱好的年轻人 , 在这里以商品交换为窗口 , 实现物质与精神上的“双丰收” 。而闲鱼的内容生态承接着全新的种草文化——提供一片信任土壤 , 让人们彼此分享真实的商品使用体验 。交换这份喜悦感的同时 , 也带去了更有价值、更有意境的种草与拔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