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震惊”“速看”“紧急”…撩拨的是情绪,收割的是流量

【人民日报评论:“震惊”“速看”“紧急”…撩拨的是情绪,收割的是流量】文/季觉苏
睡前聊一会儿 , 梦中有世界 。听众朋友 , 你好 。
“震惊”“速看”“万分危急”……点开新闻 , 你是否也被这样的标题欺骗过?“震惊体”文章又为何层出不穷?近日 , 一起关于“标题党”虚假推文的网络黑产案件 , 为大家揭开了“震惊体”文章背后的“生意经” 。今天 , 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
人民日报评论:“震惊”“速看”“紧急”…撩拨的是情绪,收割的是流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源网络
不少人对这类“标题党”文章早已见怪不怪 , 但即便是那些自诩网络世界“老手”者 , 有的时候也会被各种夸张到极致的标题所蒙骗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对此 , 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观察 , 认为诸如“恐惧”这类负面情绪 , 是由我们的下丘脑主导的 , 而类似于理解、同情、愉悦这类情绪 , 主要是由我们的大脑皮层主导的 。当我们受到外部刺激时 , 下丘脑起主要作用 , 所以恐惧的情绪最容易引起反应 , 并且主导人的行为 。有人则试图在传播学里找到答案 , 令人恐慌的内容相比于科普类文章、解释性报道更容易看懂、更易于发酵 , 所以传播快、威力大、影响深 。
也正因此 , 一些自媒体从中发现了某种“流量密码” , 炮制出各种带有强烈情绪取向的“震惊体”文章 。或是通过制作耸人听闻的标题 , 或是假冒权威来源 , 或是发布充满口号性标语的图片等 , 都旨在吸引人们的眼球 , 诱导人们点击转发 , 并链接广告引流盈利 。甚至 , 这些推文不仅植入广告 , 还往往暗藏玄机 , 比如按了“返回”却变成“跳转”、广告页面难以关掉等现象屡见不鲜 。正是在重重套路之下 , “震惊体”网文完成了流量变现的生意 。
人民日报评论:“震惊”“速看”“紧急”…撩拨的是情绪,收割的是流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值得注意的是 , 当下“震惊体”文章的链条还瞄准了一个新的“蓝海”:中老年人的社交 。有些文章专门研究老年人的阅读偏好 , 经常夹杂着健康养生、心灵鸡汤等内容以增加阅读黏性 , 吸引老年人点击转发 , 让文章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表情包” 。有网友说 , 他曾经在家庭群中反驳过几次长辈发的“震惊”帖 , 最后却惹得家人不高兴 , 最后只能作罢 。由此不难理解 , 为什么许多“震惊体”文章都喜欢加这么一句:“转发给你的身边人” , 就是遵循了这样的社交逻辑 。
客观来看 , “震惊体”网文的制造过程重复、快速、成本低 , 几段脑洞式的陈述、移花接木的图片 , 再配上符合大众心理预期的一个结论 , “震惊体”文章就能批量生产 。然而 , 相比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震惊体”网文 , 辟谣的成本却要高得多 。需要看到 , 进入全媒体时代 , 与“注意力”有关的舆论市场竞争激烈 。但这并不是蹭热点、造噱头的理由 , 更不能偏离法治轨道、荼毒公众认知 。给流量和情绪松绑 , 创作者有必要恪守自律 , 平台有理由对明显故弄玄虚的网文予以甄别拦截 , 作为普通读者的我们也应该提高警惕、保持理性 , 不被轻易带乱节奏 。
当然 , 人们的认知总是朝着趋于理性的方向前进 。当一个“震惊体”出来时 , 大概率会有更多有理有据的优质信息跟上 , 形成对劣质信息的覆盖和降噪 。因为 ,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 , 不管表达如何更新 , 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准绳没有变 , 新鲜有趣优质的价值取向没有变 , 平实求实务实的文风导向也没有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