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PROTAC应用更广泛的溶酶体降解技术的发展和挑战( 二 )


二 基于自噬-溶酶体途径
01 AUTAC
2019年Arimoto课题组[5]首次提出AUTAC的概念 。AUTAC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降解标签模拟S-鸟苷酸化修饰 , 诱导靶蛋白的多聚泛素化 , 进而招募自噬体实现溶酶体途径降解 。该课题组通过将鸟苷酸衍生物(FBnG)与靶蛋白结合部分连接 , 有效实现多种疾病相关的靶蛋白的降解 , 包括甲硫氨酸氨基肽酶2(MetAP2)、FK506结合蛋白(FKBP12)、BET家族蛋白 , 并开展相关实验证明AUTAC分子是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实现蛋白质的降解;此外 , 他们还设计靶向线粒体转运蛋白配体TSPO的AUTAC分子 , 成功实现碎片化线粒体的降解 。
比PROTAC应用更广泛的溶酶体降解技术的发展和挑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文献[5]
AUTAC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①AUTAC的潜能还需要进一步开发 , 包括探究AUTAC是否可以降解蛋白聚集体;②具体降解机制仍尚未清楚 , 对AUTAC的多聚泛素化降解标签如何发挥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6];③AUTAC降解速度比PROTACs慢 , 一般PROTAC降解过程只需要约1 h , 而AUTAC降解需要几个小时 。
02 ATTEC
2019年复旦大学的Ding等[7]首次报道利用ATTEC启动自噬途径 , 降解细胞内聚集的HTT突变蛋白 。该课题组通过高通量筛选 , 从一个由3375个小分子组成的化合物库中筛选出候选ATTEC小分子 , 并对其进行结构优化 , 使其能特异性地结合LC3或HTT突变蛋白 , 但不能与野生型HTT蛋白结合 。研究者在细胞水平上证明优化后的ATTEC分子通过直接与HTT突变蛋白和LC3结合 , 促进HTT突变蛋白被自噬体吞噬 , 并在动物模型上对ATTEC的疗效进行验证 。
比PROTAC应用更广泛的溶酶体降解技术的发展和挑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文献[8]
总结来说 , ATTEC技术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相比于PROTAC技术 , ATTEC不需要泛素化途径介导降解 , 因此不存在蛋白酶体不充足、靶向E3连接酶导致耐药性等难题[8];②ATTEC分子不需要连接子的介入 , 分子量较低 , 穿膜活性好 , 能够更好地满足药代动力学等要求 , 因此可能具有更好的药物特性 。但是 , ATTEC还有以下需解决的问题:①分子设计成本比较高 , 如何高效地设计出能够靶向LC3等自噬相关蛋白的化合物 , 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②ATTEC分子的作用是否会影响整体自噬活性 , 如何避免自噬相关蛋白和细胞器的非特异性降解 , 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
03 靶向CMA的嵌合体
CMA的作用机制如下:首先 , 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HSP70的复合物识别靶蛋白的KFERQ 基序 , 与靶蛋白形成大复合物;随后 , 该大复合物与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A(LAMP2A)相互作用[9] , 导致LAMP2A低聚化 , 进而介导靶蛋白与Hsc70复合物进入溶酶体 , 从而实现降解 。2014年Wang课题组[10]利用CMA途径设计出一种嵌合多肽 , 用于诱导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 。该课题组设计了由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结合区域、CMA靶向基序(CTM)和穿膜肽TAT47-57组成的多肽 , 证明其能够通过溶酶体靶向降解cDAPK1 。此外 , 该设计除了实现cDAPK1的降解外 , 还成功应用到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和后突触密度蛋白95(PSD-95)的靶向降解 。Xu课题组[11]在研究亨廷顿互作蛋白1相关蛋白(HIP1R)诱导PD-L1降解机制的研究中 , 发现HIP1R上的多肽基序(MDFSGLSLIKLKKQ)具有与KFERQ基序类似的溶酶体靶向活性 , 可应用于溶酶体靶向的蛋白质降解 。利用HIP1R的结构功能特征 , 该课题组设计了PDLYSO多肽 , 该多肽含有PD-L1结合的多肽基序以及溶酶体靶向的多肽基序 , 可实现PD-L1在溶酶体的降解 。Zhou等[12]设计了由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DK5)的配体、穿膜肽Tat和CMA靶向基序CTM组成的Tat-CDK5配体-CTM嵌合多肽 , 该多肽能够阻断CDK5与受体的结合 , 最终介导CDK5的溶酶体降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