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 | 用镜头记录永恒的瞬间


仰望星空 | 用镜头记录永恒的瞬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物简介:
张桐胜 , 中国首席航天摄影和国防科技摄影专家 , 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七届、第八届副主席 , 第九届顾问 , 中国人民解放军摄影学会副会长 。
曾获中国航天摄影飞天奖、首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摄影贡献奖等 。
一个暖融融的午后 , 我们驱车前往顺义 , 在雅昌艺术中心见到了早早等着我们的张桐胜 。
他热情地招呼我们 , 带着我们在艺术中心的各个展览区之间穿行 , 任由我们挑选满意的采访地点 。
循着墙上的一张张照片 , 我仿佛看见这位军旅摄影家 , 正频繁穿梭于各大航天发射场 , 举起相机拍下我国第一颗洲际导弹、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等上百颗卫星的发射现场 ,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 , “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的天际飞越 。他用镜头记录了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国防科技和航天事业的每个重大时刻 , 为中国航天摄影的发展贡献了开拓之功 。
他又是个热爱土地的摄影艺术家 , 四十多年间游走于山川高原 , 一览苍天厚土和巍巍昆仑的壮丽风光 。他总是习惯站在历史的节点 , 捕捉和诠释心中的经典画面 。他曾说:“回头看自己的人生 , 最欣慰的是作为一名摄影工作者 , 站在了该站的地方 , 记录了历史、表现了历史、传承了历史 。”
我惊叹于他的热情、亲切与真实 , 很难想象这样一位“重量级”的艺术家 , 会手把手指导我们如何拍摄人物 , 会在采访间隙让我们“快喝口水” 。他完全没有架子 , 就像一位久别重逢的旧友 , 向我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他一路走来记录的“精彩瞬间”……
|建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八大系统”
采访人员: 最近“神舟十三号”备受关注 , 您曾参与“神一”到“神十”的发射试验拍摄 , “神六”升空前一天 , 您给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上了一堂摄影课 , “神六”成功发射后 , 您还策划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大型纪实摄影展览” , 反响很大 。大家都说 , 航天员拍的照片就是不一样 , 您对此有什么感想?
张桐胜:其实航天员们本身的综合素质很高 , 他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 , 脱颖而出的精英 , 悟性都很高 。在我眼里 , 他们既能做航天员 , 也能做优秀的摄影采访人员 , 完全没问题 。这跟国家多年来重视航天事业、重视航天摄影密不可分 。
【仰望星空 | 用镜头记录永恒的瞬间】众所周知 , 在航天领域 , 我们算是“后来者” , 美俄走在前头 , 我们后面才跟上了世界的步伐 。但是 , 中国人是最早提出航天梦的 , 比如北魏时期的敦煌壁画里就有了“飞天”的形象 。我们的航天梦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 比世界任何地方的都要丰富多彩 。当时 , 全世界已有很多航天员上过太空 , 也拍了很多照片 , 但都是些科学影像 , 他们并没有把航空摄影纳入人类文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思考 。当时我就想 , 虽然我们起步晚 , 但在航空摄影文化方面 , 完全可以比他们走得快 。
载人航天工程有七大系统 , 即航天员系统、飞船应用系统、发射场系统等 , 后来 , 航天摄影成了中国载人航天系统中的“第八大系统” 。这是我们航天摄影人提出来的 , 因为任何一个系统都不能没有摄影 。我当时就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我们要把中国载人航天各个系统内的发展过程真实、准确地记录下来 , 将来办一个中国航天员太空摄影作品展 。
当“神六”归来以后 , 我们的计划就开始了 , 因为此时已经有了三位航天员的作品 。杨利伟带回来一些太空素材 , 费俊龙和聂海胜则把在太空上的吃、住、行都记录了下来 , 使得展览的内容非常丰富 。当时展览的影响很大 , 因为组织了一个面向全民征集作品题目的网上活动 , 被选上题目的、得了奖的人还可以获得航天员的亲笔签名照 , 于是吸引了很多人去国博观赏作品 。这次展览是摄影艺术上的创新 , 我们不是第一个“飞天”的 , 却是第一个发展航天摄影的 , 更是率先提倡把科学成就转换成文化成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