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 | 用镜头记录永恒的瞬间( 三 )


当我走到一个可以看到壶口瀑布的位置时 , 就对同行的人说 , 我不往下走了 , 就在这山腰上拍 , 我要把晋陕峡谷壶口两岸站着的山西、陕西老百姓全部记录下来 , 把所有人和那一刻的气氛记录下来 。
在我眼里 , 这次飞越是我们中华民族跨越两个世纪、走向新时代的标志 , 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的飞越、文化的飞越、历史的飞越 , 所以把照片取名为《世纪飞越》 。现在回想起来 , 自从2000年以后 , 我们国家一直以一种令世界震撼的速度大踏步前进 , 经济、科技、国防、交通、城市建设等各方面都在快速发展 。所以我认为这张照片的意义非常深远 。
仰望星空 | 用镜头记录永恒的瞬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世纪飞越
采访人员:当时拍完这张照片以后 , 您的心情如何?
张桐胜: 其实内心挺平静的 , 因为我习惯于用镜头记录这些永恒的瞬间 。我拍了四十年“苍天厚土” , 《世纪飞越》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对黄土地有深厚的感情 , 因为这片土地太可爱了 , 历史太丰富了 , 我们的交响乐、绘画、歌剧都离不开黄河 , 总有说不完的故事 。我能拍它 , 也是我的幸运 。
所以我认为对艺术创作者来说 , 站位和格局很重要 , 你的站位高了 , 就能拍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 你的格局大了 , 就会包容一切 。
|没有故事的照片不是好照片
采访人员: 您在创作《黄河壶口》这部作品之前 , 曾到当年冼星海创作《黄河交响曲》时住的窑洞 , 体会当年创作的氛围 。您当时感受到的壶口瀑布是什么样的?
张桐胜:我这个人拍照片喜欢探讨历史 , 我的创作灵感就来自于厚重的历史 。我在陕西待了那么多年 , 一直想去壶口 , 但直到后来调到北京才去成 。我是1996年正月十三那天去的 , 去的时候 , 从壶口往下走约两公里 , 有个小村子 , 听闻当年冼星海就住在这里 。于是我就去了那个村子 , 感受他的实践 , 体会他的作品 。
黄河 , 首先要拍它的力量 。《黄河大合唱》给我的感觉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 当我身临其境地听了以后 , 壶口真是一种震撼 。站在壶口边 , 你的心都会跟着颤动 。这张照片是那天下午4点多钟拍的 , 我用了五百分之一秒 , 把黄河的力量表现了出来 。当时的感觉就像梁衡写的那样:“那河就像一锅正在沸的水 。”
黄河壶口的水每年不停地冲刷 , 岩石会向前进3公分 , 石头会被一点点磨平 。元代时的壶口比现在长约1.5公里 , 经过几百年的历史 , 河就往上走 。到了1997年的冬天 , 黄河结了三四十米高的冰锥 , 河水推着冰走 。这些冰锥铲掉了晋陕峡谷、陕南的石头 , 一下子冲走了我当时拍的那块石头 。现在到壶口去 , 那石头所在的位置像“沟”一样 , 它已不复存在 , 就好像它等了我一百多年 , 然后离开了 。
当时 , 中国摄协的邵华主席看了这张照片很激动 , 就给我打电话 , 说你能不能帮我联系一下 , 我今年也想去拍壶口 。于是我就给当时宜川县的旅游局局长打了电话 , 谁知他说 , 张老师 , 你那张照片一定得保护好 , 今年的大冰川把那块大石头冲没了 , 再也不会有那样的效果了 。很多人说 , 《黄河壶口》中的壶口已经“绝版” , 所以这张照片弥足珍贵 。我认为好作品是永恒的 , 即使一百年以后再看也不落后 。
仰望星空 | 用镜头记录永恒的瞬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黄河壶口
采访人员:您是一名摄影采访人员 , 也是一位摄影艺术家 。在平常的拍摄过程中 , 新闻摄影和艺术创作会发生冲突吗?您如何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