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谷歌等机构用“悬铃木”量子计算机创建时间晶体


斯坦福大学、谷歌等机构用“悬铃木”量子计算机创建时间晶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尽管如今的量子计算机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 , 但它已经有能力做一些事情了 。比如 , 创造一种叫做“时间晶体”(Time crystal)的新物质相 。
“时间晶体”这一概念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Frank Wilczek在2012年首次提出 。与水晶的结构在空间中重复类似 , 时间晶体在时间上呈周期性重复——它不需要任何进一步的能量输入就能够无限重复 , 像“永动机”一样 。
当地时间11月30日 , 国际知名期刊《自然》上发表的一项论文中 ,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详细介绍了他们使用谷歌的“悬铃木”(Sycamore)量子计算硬件创建的时间晶体 。
“总的来说 , 我们正在采用未来会成为量子计算机的设备 , 我们将其视为复杂的量子系统 。”论文作者之一、斯坦福大学博士后Matteo Ippoliti表示 , “我们不是在计算 , 而是将计算机作为一个实现和检测物质新相的新实验平台 。”
对于团队来说 , 他们取得成就的兴奋不仅是创造了一个新的物质相 , 还在于开辟了探索凝聚态物理领域新机制的机会 。该领域研究系统中许多对象的集体相互作用所带来的新现象和特性 , 这种交互比单个对象的属性可以丰富得多 。
“时间晶体是物质的新型非平衡量子相的一个明显例子 ,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Vedika Khemani表示 , “虽然我们对凝聚态物理的大部分理解都基于平衡系统 , 不过 , 这些新的量子设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迷人的窗口 , 可以了解多体物理学中的新非平衡状态 。”
研究人员制作这种时间晶体的方式像培养果蝇 , 并给予其一些刺激 。
物理学中的果蝇是伊辛模型 , 这是一类描述物质相变的随机过程(stochastic process)模型 , 可用于理解各种物理现象(包括相变和磁性) 。伊辛模型由一个晶格组成 , 其中每个位置都被一个粒子占据 , 该粒子可以处于两种状态 , 表示为自旋向上或向下 。
Khemani在读研究生期间、她的博士生导师 Shivaji Sondhi以及马克斯-普朗克复杂系统物理研究所的 Achilleas Lazarides 和 Roderich Moessner 无意中发现了这种制造时间晶体的方法 。
当时 , 他们正在研究非平衡多体局部化系统 , 就是粒子“卡在”其开始状态且永远无法放松到平衡状态的系统 。
他们尝试探索这些系统被激光定期击中时 , 其可能发展的阶段 。他们找到了稳定的非平衡相 , 还发现粒子的自旋在时间上永远重复的模式中翻转 , 其周期是激光驱动周期的两倍 , 从而形成时间晶体 。
激光的周期性冲击为晶体的动态建立了特定的节奏 。通常 , 旋转的“舞蹈”应该与这种节奏同步 , 而时间晶体则不然 。与之相反 , 自旋在两种状态之间翻转 , 只有在被激光击中两次后才能完成一个循环 。这意味着系统的“时间平移对称性”被打破 。
对称性在物理学中十分重要 。对称性的打破解释了规则晶体、磁铁和许多其他现象的起源 。然而 , 时间平移对称性与其他对称性不同 , 它不能在平衡状态下被打破 。周期性的冲击是一个漏洞 , 让时间晶体成为可能 。
振荡周期的倍增并不寻常 , 但也不是前所未有 。长期的振荡在少粒子系统的量子动力学中也很常见 。
时间晶体的独特之处在于 , 它是一个由数百万粒子组成的系统 , 但能在没有任何能量流入或流出的情况下表现出协调一致的行为 。
此前 , 许多研究团队的不少实验都实现了各种近乎时间晶体的成果 。不过 , 提供“多体定位(many-body localization)”(这一现象使时间晶体无限稳定)配方中的所有成分仍然是一个突出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