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新变体不该陷入影视改编的旧套路( 二 )


比如男主具有更高的资本能力或谋略能力 , 总是及时送出女主所需要的资料 , 充当开解者和拯救者的角色 , 救火灾之中的女主 , 救被绑架的女主 , 救被诬陷剽窃的女主……《风起霓裳》中 , 琉璃被卓锦娘等人陷害 , 遭到追捕 , 都是得裴行俭相救 , 甚至从小救到大;《今夕何夕》中 , 每次冬月冒险刺杀的失败之际 , 都是冯夕救下她 , 甚至一次次给她重生的机会;《三千鸦杀》中有这样出名的一幕 , 覃川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傅九云和反派白河龙王的交锋现场 , 一秒便被反派击落 , 傅九云只好牺牲自己保护她 。女主“偏向虎山行”却依赖男主拯救 , 看上去是“躺赢” , 实际固化了性别强弱的既有认知 。对于身处性别文化变化当下的女性观众来说 , 这种设置似乎有些陈旧 。
在爱情叙事技巧上 , “误会”是增加戏剧冲突的重要技巧 , 但过于依赖技巧 , 并且将叙事简单化为女主偏执地以偏概全 , 妄下判断 , 不听解释 , 此种懒惰的叙事处理并不能制造激动人心的观看效果 。因为文字作品采用的是内视角 , 影视作品采用外视角 。文字作品中的误会 , 通过女主心理透视 , 在许多时候能够多少理顺女主的言行逻辑 , 并维护读者的代入感 。受外视角的限制 , 影视作品缺少内心透视 , 如果一味借助低级误会营造戏剧冲突 , 偏执的女主就会减弱观众的代入感 , 反而会显得滑稽可笑 。
除了偏执的误会 , 女主偏执的道德要求也会削弱戏剧性张力 。不分青红皂白 , 直接斥责男主冷血;在商业竞争中同情心当道;一味地占据善良高地 , 指责男主的算计和谋划……伦理评判要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 , 好的文艺作品会呈现各种道德困境 , 以此来呈现人性的张力和选择的可贵 。当影视剧沉溺于让女主以无理性的“善良”“同情心”指责男主 , 且由此构建女主人设 , 只会让观众觉得该人设过于浅薄 。不平等的指责让双方关系也就丧失了任何对话的空间 , 于是 , 让男主一往无前 , 前赴后继地坚守“爱情”的 , 也只能是编剧强加的“天意” 。
原因:
被误读的网文类型和套路
言情剧改编偏爱塑造“没头脑”的女主人设和“不高兴”的爱情模式 , 这是将低幼化的偏见加诸女性和女性向情感之上 , 与其说它迎合女性的自我身份认同 , 不如说它对当下所发生的情感现实的变动反应迟钝 。
分析其原因 , 在笔者看来 , 目前影视改编方对网络文学原著类型和套路的情感现实性缺少足够的认识 。虽然很多时候网络文学以架空世界观为背景 , 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文学创作就是空中楼阁 。它们的深层结构无不通过各种方式隐喻当下的现实 。某种套路的成功亦有着心理现实基础 , 当这种现实基础发生变动 , 既有套路必然不再适用 。例如 , 今年女性频道网文下沉市场就已经从“霸道总裁”叙事转变为“女主大佬”叙事 , 高端市场则从“纯爱言情”转变为各种“元素文”“职业文” , 很多网文类型都进入“变体”时代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 就在于与读者亲密接触的网文作家感受到阅读人群心理现实的变动 。在市场兴起之初 , “纯爱”叙事彰显了爱情伦理的重要性 , 完成最初的乌托邦想象和建构 。但接下来 , 理性和现实被引进了网文写作 , 丰富和深化对于“纯爱乌托邦”的认识 , 所谓浪漫主义的现实主义化 。社会结构的变动 , 女性职场功能的加强 , 也使“纯爱”不能满足女性文化消费的需要 。然而当网络文学原著添加了诸多新变 , 影视改编却不能精准地把握该著成功的核心 , 将“变体”改为陈旧的套路 , 粗略地处理“职场”“武侠”“科研”等网文中出现的新元素 , 就会导致改编言情剧遁入陈旧老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