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首日破发,负债10亿,顺丰同城业务做得起来吗?( 二 )
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5个月 , 顺丰同城分别实现9.93亿元、21亿元、48.83亿元、30.46亿元的营收 , 同期亏损为3.62亿元、5.73亿元、7.69亿元、3.53亿元 , 营收逐渐提升的同时 , 亏损也在逐渐拉高 。
而顺丰同城的成本支出主要来自于人力外包以及雇员福利 , 在2018年-2020年间占据营业成本的97.8%、97.3%、97.8%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也就是说 , 顺丰同城的成绩基本上靠人力支撑进行累积 , ROI极其不健康 。
同样的在即时配送领域 , 顺丰同城也打了概念擦边球 , 例如将自己标榜为“独立第三方”配送 , 将达达(归于京东)、美团配送(归于美团)、蜂鸟(归于饿了么)视为中心化平台而排除在外 。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 , 以2020年及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12个月的订单量计算 , 顺丰同城的市场份额在10%-11%浮动 , 美团蜂鸟、达达占据了实时配送市场份额的60%以上 。
不过在整个即时配送领域中 , 亏损依旧是常态 , 据达达的招股书显示 , 在上市前的2017年-2019年 , 达达总营收从12.17亿元增长到31亿元 , 净亏损分别为14.49亿元、18.78亿元、16.70亿元 。
那么同城即时配送的出路又在哪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顺丰同城 , 咬牙突围
顺丰对亏损的解释是 , 在2018年后进行覆盖城市扩张 , 所以亏损增加 。
但纵观净亏损率 , 顺丰的亏损率在持续收窄 。据招股书显示 , 顺丰其毛损率由2018年的23.3%收窄至2021年前五个月的0.9% , 同期净亏损率由33.1%收窄至11.6% 。
亏损的原因一方面是基本成本太高 。
其一是雇员成本 , 在前文提到 , 与骑手相关的劳务外包和员工福利 , 占总支出的97% , 在国家出台保障骑手权益政策逐渐明朗之后 , 这一成本只会越来越高;其二是基础物流建设成本 , 即时配送无法像快递一样 , 形成一定规模的中心化仓储基地 , 用以降低成本 , 分散性、网状去中心化的即时配送特性 , 给顺丰同城的“网点”铺设压力很大;其二是营销成本 , 对蜂鸟、达达来说 , 来自饿了么、京东的流量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用户输入流量 , 对顺丰来说 , 营销获客的成本将会更高 。
另一个亏损原因则是 , 业务较难规模化运作 。
前文提到 , 网状非中心化的物流更依赖于点对点业务 , 很难将业务形成规模化 , 这有别于标准化业务 , 也落后于高频外卖业务 , B端业务尚且可行 , 但在更为庞大的C端市场 , 很难形成稳定订单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三则来自于骑手 , 在当下拥有多个竞争对手的情况下 , 带着美团帽子、穿着饿了么衣服、载着达达的箱子的“融合”配置屡见不鲜 , 骑手的规模已经很难出现大规模增长 , 常常出现一位骑手兼职多个平台的现象 , 骑手的归属感、流失率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之中 。
顺丰同城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极其清晰 , 就像王卫所说 , 不依靠商流 , 要做第三方 , 那就要找到除电商、外卖之外的第三流量输入 , 其次则是在基础成本上进行“降本提效” , 培养自己的分散式物流点以及“顺丰军” 。
再次则是尽可能推动多元业务商业化 , 即增加盈利点 , 上市之后 , 面对无流量输入、营收依靠配送的业务 , 终究是顺丰跻身第一梯队玩家的一大桎梏 。
- 上市企业“海选”数字转型解决方案,这条“开放式创新”的路走对了
- Garmin epix 高端商务智能腕表、fēnix 7太阳能系列户外手表上市
- 欧拉全新车型闪电猫量产版谍照曝光最快5月上市
- 摩托罗拉edgex30在中国还将上市至少两款旗舰
- 春运首日“下一站”奶茶为旅客送上旅途温暖
- amdrx6500xt显卡解禁上市pcie4.0x4
- PUBG|PUBG免费版上线(首日同时在线人数突破60万)
- 众测699 华为将上市智能定位儿童书包:配1.54英寸显示屏
- 联发科天玑9000新版处理器预计q2季度上市
- 宏光miniev上市销量突破55万蝉联16个月中国新能源销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