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买菜是如何“捆”住一个平台的?( 二 )



美团买菜是如何“捆”住一个平台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似乎与美团以往在其他业务领域(甚至包括优选业务)的“攻城略地”战术有较大差异 , 不再横向追求开城与覆盖速度 , 转而先围绕一线市场做纵向的供应链深耕与扩品类 。这也有其战术逻辑的道理 。
因为从2018年兴起新零售概念后 , 市场初期围绕商超的改造更多围绕“场”而非“货” , 一系列新颖的消费方式应运而生 , 把人重新拉到线下 。但消费者兜兜转转一圈下来后发现 , 场景新鲜感褪去 , 真实诉求仍然在万变不离其宗的商品上 。既然这部分消费者不是图便宜来这些平台(或进店)消费的 , 那就对便利性、品质和丰富度有更高要求 , 便利性不只包括坐等上门 , 还包括平台帮消费者精选出好菜的时间与精力成本 。
另外 , 由于国内日常消费分层差别很大 , 农产品和生鲜的流通集约化程度比较低、渠道分散 , 新零售使用同一套标准化产品模版去试探下沉市场的难度很大 。这两年陆续有相关的门店和服务在二、三线市场关闭 , 一是价格偏高 , 二是拓店速度超过了深挖当地消费者实际需求的速度 , 导致本地人不买账 。现在倒不如集中资源把供应链做厚 , 在有限的区域范围内通过标准化实现投入产出效果 。
相比 , 四年前亚马逊直接花了上百亿美元把高端超市WholeFoods买下来 , 原有供应链已经很成熟 , 亚马逊给它添加的是配送网络、Prime会员、JustWalkOut无人结算、无人配送等科技工具 。即便当地的农业集约化更高、消费力更统一 , 亚马逊还是想尽量降低WholeFoods的商品价格 , 以适应更大范围的网上订单 。但对于那些不太热门的区域 , 它需重新收取配送费以缓解成本压力 。
自有品牌将释放利润率
下半年来 , 与美团买菜建设直采基地拓品类相伴的是增设大仓拉动销 。这两个战略有一定关联性 , 源头直采入库大仓(中心仓) , 大仓再到服务站(前置仓) , 是一套标准化流程 。大仓的空间与温控技术能承接更丰富的SKU选品 , 以拉动单均消费额提升 , 降低单位配送成本 。从同类已上市公司财报成本结构看 , 除了自营商品本身的成本外 , 最大的成本开支还是物流 。规模化订单仍是降低物流单位成本的主要方法 。
据美团管理层在Q3分析师会议上透露 , 尽管三季度有新仓投入使用 , 但美团买菜的经营利润率与前几个季度相比保持平稳 。此外 , 在该季度美团买菜加大了像自动驾驶、无人机配送以及订单匹配技术等科技研发投入 。这给予了投入和重视的内部信号 。
生鲜电商本身是毛利率比较薄的领域 , 因为多数情况下商品的进销差价基本是“卡死”的 。除了规模化摊薄物流成本 , 用技术手段降低损耗率 , 用算法提升货与人的匹配效率外 , 互联网公司以前并不擅长从“货”本身上打主意 。但恰恰是货品结构里存在提升毛利率的奥妙 , 这也是近两年像便利蜂(不眠海)、永辉(田趣)等各种商超形态学习国外 , 开发自有品牌的道理所在 。

美团买菜是如何“捆”住一个平台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德国海德堡Aldi
德国Aldi超市(奥乐齐)目前在上海开店风生水起 , 本土店的自有品牌SKU占比还不算多 , 但在德国当地 , 这个比例至少能达到95%左右 。尽管它在国外的定位只是一家廉价超市 , 东西可能没有像瑞士Migros超市那么“高级” , 但正是百年来的自有供应链管控力让Aldi能把商品定价打下来 , 同时保持不错的毛利润 。酒是它的特色之一 , 酒本身就是毛利率较高的商品 。国内有不少地方的商超团队曾到上海考察过这家超市的供应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