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魔镜”实现中医舌象、脉象预问诊,数字赋能上海中医院新场景看点多

本文转自:文汇报
神奇“魔镜”实现中医舌象、脉象预问诊,数字赋能上海中医院新场景看点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到上海的中医院候诊 , 除传统预问诊 , 还能对着一面神奇“魔镜”进行舌象、脉象等预问诊 , 医生可直接查询患者的舌脉诊数据 , 给诊断提供参考 , 患者病历里也多了中医四诊舌脉数据 , 可用于长期健康管理;中医名家“预约难” , AI助手来帮忙 , 智慧化门诊实现精准“匹配”名中医团队 , “实名认证+人脸识别技术”更有效防止黄牛倒号 , 让更多百姓“遇见名医”……数字转型呼啸而来 , 申城的中医系统内也牵引出一系列便捷就医新场景 。
采访人员今天(25日)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 , 上海的中医医院利用互联网、AI、5G、大数据等新技术 , 全面开启“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路 , 让“机器跑”“信息跑”“数据跑”代替“患者跑” , 打造有中医特色的新服务 。
名中医挂号难、候诊长?AI提出新方案
针对传统就医过程中存在的挂号难、候诊长、知名专家资源稀缺等就医“痛点”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首创名中医团队预约功能 , 帮病人迅速在整个名中医团队中精准“匹配”适合医生;对一些特别热门的医生 , 龙华医院通过“实名认证+人脸认证”双重认证方式 , 规范号源管理 , 力促科学的就医秩序 。
等待总会让人心焦 , 能否把候诊时间也用起来?龙华医院开发“云端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 , 患者在候诊期间可利用手机进行预问诊 , 回答病情、症状等相关问题 , 形成主诉传输至医生工作站 , 提高医生接诊效率 。此外 , 患者还可通过设在预检台附近的“龙华小康助手”进行舌脉预问诊 , 通过与预问诊平台结果结合 , 由此实现患者的舌象、面象、脉象等信息数据更全面数字化采集 , 给医生提供更多问诊参考数据 , 赋能“智能诊疗” 。
【神奇“魔镜”实现中医舌象、脉象预问诊,数字赋能上海中医院新场景看点多】有人疑惑 , 对着一面镜子样的屏幕真能实现“望闻问切”?其实 , “龙华小康助手”基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四诊仪创新开发 , 解决了医生远程无法“切脉”的痛点 , 是提升中医远程问诊准确率的创新场景 , 后续深度开发备受业内期待 。
围绕“一张床” , 智慧中医院更包裹温度
就诊过了“挂号关” , 还得烦心“一张床” , 什么时候能排到床位 , 住院能否“少跑腿”?加在青浦的朱先生是数字转型就医新场景服务的受益者 。
在上海西部区域中医联合体成员单位青浦区中医医院 , 朱先生在“上海市名中医沈丕安工作室”的青浦分站通过远程门诊看到上海市中医医院的名医门诊 , 医生根据他的病情通过互联网医院直接为他开具了一张“电子入院证” , 老朱凭此到院当日即可“一次性”办理完成入院手续 , 减少长途奔波往返 。
不止如此 , 上海市中医医院基于“管理驾驶舱”平台开发“全院一张床”新场景 , 实现全院床位统一统筹管理 , 为急、危重症患者解决“一床难求”的难题 。与之配套 , “出入院一站式”服务让患者“四步”轻松搞定住院“烦心事” 。
神奇“魔镜”实现中医舌象、脉象预问诊,数字赋能上海中医院新场景看点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住院需要带些什么?“AI+短信入院提醒”这第一步 , 帮患者做好准备“无遗漏” 。疫情期间“非必要不陪护”的要求 , 让住院者对护工的需求量直线上升 , “护工电子预约”这第二步让患者直接实现手机端上快速锁定“心仪”护工 。对急需手术的病人来说 , 总希望尽早接受检查 , “检验检查前置”这第三步实现入院前完成抽血、B超、心电、CT等必要检查 , 大大缩短在院时间和术前等待时间 。临近出院别着急 , “中医药特色治疗”这第四步还能帮患者到家做好健康“自我调节” 。这基于的正是上海市中医医院出入院中心特设的一面“云镜” , 即微型中医四诊仪 , 可在线采集患者的面象、舌象 , 进行AI识别 , 开具体质报告以及涵盖穴位、功法、药膳、茶饮等方面的健康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