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除了“白色”还有“绿色”!浙大解密“绿色”冬奥的的秘密
本文转自:文汇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除了晶莹玉白的冰雪世界 , 本届冬奥会还有一抹亮眼的颜色 , 那就是象征着环保的绿色 。无论是绿色生态、绿色建筑还是绿色交通 , 北京冬奥会在筹办过程中 , 处处体现着绿色办奥理念 。而这其中 , 浙大团队就作出了积极贡献 。
高压储氢设备服务冬奥加氢站建设
在北京庆园街上 , 一辆冬奥氢燃料电池大巴刚刚“喝饱”了能量 , 缓缓驶出站台 , 轻装上阵 , 哦不 , 是“氢”装上阵 。原来它刚刚花了约10分钟加满的既不是柴油也不是电能 , 而是氢气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绿色冬奥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上装载的是70MPa的氢气瓶 , 相当于700个大气压 , 一次加注可以跑500多公里 , 续航里程可以与燃油车相媲美 。
给70MPa气瓶加氢的加氢站储氢罐是98MPa储氢罐 , 该储气罐就用到了浙江大学的技术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郑津洋院士团队与浙江巨化装备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强强联合 , 为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分公司的庆园街加氢站和王泉营加氢站提供了4台98MPa/1立方米储氢罐 。
别看这个容积1立方米的储氢罐 , 做起来可不容易 。郑津洋院士团队从2002年开始 , 持续聚焦高压氢脆防控和氢气安全高效储存两大世界难题 , 将我国大容量固定式高压氢气储存装备技术推至国际领先水平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要实现高安全、低成本、大容量的高压储氢 , 最大的难题是解决氢脆防控问题 。这是因为氢气被储氢罐表面吸附后以原子形态进入材料中 , 聚集后会导致材料性能的劣化 。“韧性材料变脆 , 这对设备来说很危险 。”郑津洋说 , 氢脆问题从目前的技术看还无法彻底消除 , 因此通过检测摸清其习性和规律 , 就显得尤为重要 。
为此 , 郑津洋院士带领团队首先发明了高压氢气环境下材料氢脆原位检测装置 , 形成检测技术和方法 , 用一套科学的手段来摸清氢脆脾气 , 之后又提出以抗氢脆焊接薄内筒为核心的全多层储氢容器设计思想 , 还攻克了小孔内置式曲面耦合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 , 从而打通了全多层储氢高压容器从设计、制造到检验检测的全技术链 。
目前郑津洋院士团队研发的储氢罐在同等压力下容积全球最大 。这次冬奥会 , 这些储氢罐将在绿色清洁能源应用中大显身手 。
新型雷达助力“蓝天保卫战”
蓝天、雪地奏出别样的冰雪二重奏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刘东教授、刘崇教授团队携自主研制的大气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HSRL)系统 , 受邀参与冬奥会气象保障工作 , 助力冬奥会打赢“蓝天保卫战” 。刘东、刘崇团队本次参与的气象保障中 , 主要工作是表征北京地区气象特点 , 研究北京冬季雾霾频发天气成因 , 监测西北地区春季沙尘暴传输情况 , 厘清气溶胶-云-降水相互作用关系等等 。
为更好地参与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工作 , 团队提前一年在北京地区开展了外场试验 , 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气象局、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北京市延庆气象局等多家高校及科研单位开展合作 , 对气象保障工作进行了预演和准备 。
- 新消费“内卷”时代,今麦郎如何在激流中突围出新
- 少林寺首推“数字功夫”互动产品 用户可 “在线习武”
- 最新版微信重大变更:“支付”消失!已改为服务,什么情况?
- 冬奥场馆100%绿电供应离不开它,张北柔直工程创下哪些世界第一?
- 残障人士使用“随申办”无障碍功能时有哪些妙招?
- 广西科协举办“逐梦九天 仰望星空”主题科普展
- 2021年度“优秀澎湃媒体号”揭晓 东南网上榜
- 啃下“硬骨头”,分得“大蛋糕”,上海电气补齐储能全场景应用
- @金山人,“限定款”口罩售卖机来了!还有盲盒款...
- 特殊“安保人员”亮相“雪如意”赛场,为冬奥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