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冬奥会同声传译 做“翻译界的皇冠”有多难?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
冬奥现场 , 人们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 , 各方想要顺利合作 , 语言是基础的一环 。于是 , 冬奥会中的“语言的魔术师”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
在冬奥会新闻发布会现场 , 有一排长长的黑盒子 , 这是同声传译人员的工作间 。“黑房子”是隔音间 , 他们的声音外界听不到 , 只有通过设备才能听到 , 还能切换不同国家的声音 。这个神秘的工作背后 , 有怎样的故事?采访人员采访了几位资深同传专家 。
揭秘冬奥会同声传译 做“翻译界的皇冠”有多难?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同传志愿者 图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官微
15分钟就换班
不仅为了喝一口水
一直以来 , 同声传译的工作被誉为“翻译界的皇冠” , 翻译难度最高、强度很大 。对从事翻译的人来说 , 高水平的同声传译就是“皇冠上的明珠” 。
近日 , 有媒体揭秘了冬奥会现场的同传工作 , 屋子里坐着两位同声传译人员 , 两人坐一个隔音间 , 每15分钟就要换一次班 , 其中一位可以借此休息 , 喝口水喘口气 。
一级口译、资深同传人员方相宁告诉采访人员 , 2人轮换不完全是为了喝一口水 , 而是因为同声传译对注意力要求极高 , 走神一秒可能就听漏关键词了 。
做同传就是一边听一边翻译 , 一边要听着演讲者讲话 , 另一边要实时地翻译出来 。“假如你和我说话 , 我一边要和另一人说话 , 大脑是很费劲的 , 对注意力要求非常高 , 基本上就10-15分钟 , 要超过这个时间 , 大脑注意力就会下降 。”方相宁说 。
“每个15分钟都很刺激 , 大脑像噼里啪啦地放烟花;也像玩杂耍 , 同时接抛好几个球 。所以一般15-30分钟下来精力就消耗很大 , 得歇一歇 。” 方相宁说 , 像平时各种会议活动的同传 , 基本上都是10-15分钟一切换 。
同时要听、要看、要理解、要转化 , 在翻第一句的时候要听下一句 , 有时候提前拿到讲稿 , 若发言人不按稿子说 , 还要快速找内容 , 另外还要处理网络不佳、声音不清楚、麦克风故障等技术问题……这些都是同传人常面对的突发状况 。
揭秘冬奥会同声传译 做“翻译界的皇冠”有多难?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源:新华社
值得一提的是 , 这次冬奥会牵涉了多种语言 , 因此同传采用了一种叫做“接力”(RELAY)的翻译方式 , 并非任意两种语言之间直接翻译 , 而是会有一个“语言中转站” 。
【揭秘冬奥会同声传译 做“翻译界的皇冠”有多难?】“超过两种语言以上的叫接力同传 。假如一个会议只牵涉中文和英文 , 就是中英同传 。假如会议牵涉着很多种语言 , 如中文、英文、日语、韩语、德语、法语等多语种 , 就涉及接力同传了 。”同传人翻译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权亚峰告诉采访人员 。
权亚峰解释 , 一般来说 , 英语同传只擅长英语翻译 , 日语、韩语同传不懂英语 。假如这些译员都是中国人 , 中文是大家的母语 。那么英语同传要把演讲的英语翻译成中文以后 , 日语同传听到中文以后就可以翻译成日语 , 韩语同传听到中文以后就可以翻译成韩语 , 这种就是牵涉多语种 。这里中文就相当于一个“语言中转站” , 在多国语言之间完成“接力” 。
揭秘冬奥会同声传译 做“翻译界的皇冠”有多难?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