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在线感”( 二 )


扎克伯格曾对投资者表示:“元宇宙的决定性品质是在场感 , 也就是你真的和另一个人在一起或在另一个地方的感觉 。创造、化身和数字对象将成为我们表达自己的核心 , 这将带来全新的体验和经济机会 。”
如果把元宇宙作为一个持续的全面经济系统 , 将会有无数的化身和数字资产与现实世界中的个体和经济体进行互动 , 当现实个体与公司机构都在元宇宙中拥有自己的经营空间并随时参与其中进行活动时 , 数字持久性和数字同步性就成为元宇宙必不可少的“自我要求” , 这意味着元宇宙中的所有动作和事件都是实时发生的 , 并具有持久的影响 。
把身体径直放在争论的中心
实时性可以被认为是在场感的另一面 , 也是此前互联网一直没有真正解决的问题 , 它包含着两方面的内涵:一是通信技术可以支持代理人同时执行动作;二是动作的及时性需要内嵌在平台设置中 。
在模拟环境中 , 代理可以是一个人、很多人或者非人 , 另外 , 用户可以由许多被称作化身的实体所代表 , 也可以被许多软件代理所代表;于是在这样充斥着大量代理和化身的元宇宙系统中 , 就要保证所有动作、反应、交互都必须发生在实时共享的、具有时空连续性的虚拟环境之中 。这要依靠充分提高计算机的计算效率、增强计算机的算力才能实现 , 这也正是Web1.0和Web2.0无法真正实现实时性的技术局限所在 。
代理和化身直接牵涉到身体问题 。扎克伯格在推广Meta的元宇宙愿景演讲中使用了自己的卡通化身 , 但他最终希望元宇宙包括栩栩如生的化身 , 其特征将更加逼真 , 并从事许多与我们在现实世界里所做的相同的活动 。
“我们的目标是既要有逼真的化身 , 又要有风格化的化身 , 创造出与人同在的深刻感觉” , 扎克伯格在品牌重塑会上说 。
如果化身真的在路上 , 那么我们将需要面对一些关于我们如何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棘手问题 。这些虚拟版本的自己 , 会如何改变我们对身体的感觉 , 是好还是坏?可以预期 , 一些人将对看到如同自己一样的化身感到兴奋 , 其他人则可能担心这将使身体形象问题更加恶化 。如果社交媒体构成前车之鉴 , 我们就需要进一步讨论 , 为什么元宇宙中的虚拟化身 , 会对人们在真实的物理世界中的感受和生活产生影响 。
伴随着20世纪后半叶新技术革命的启动 , 包括传播学在内的多个学科都发生了“身体转向” 。“身体”愈发受到关注 , 且近年来这份关注有增无减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一系列数字媒介 , 正在构建一种去身体的文化 , 从计算机到智能手机 , 再到穿戴式设备和虚拟现实头盔 , 这些数字革命催生的新媒介无一例外都在用“远程在场”代替“肉身在场” , 正如美国学者约翰·杜翰姆·彼得斯(JohnDurhamPeters)所说:“把身体径直放在争论的中心,这不是时尚,而是当务之急——因为科学家、工程师正在对它进行重构和重组 。”
在元宇宙中 , 身体成为了“化身” , 存在也成为了“电子存在” , 数据和信息的有效集成构成“我”在元宇宙中的真正意涵 。身体作为人类最根本的基础设施型媒介 , 同时也是历史的、文化的、技术的 , 正如安德烈·莱罗-古尔汉(AndreLeroi-Gourhan)认为 , 人类的进化包含两部平行的历史:有机史(进化史)和无机史(技术史) , 二者并非是平行的而是汇集于一体的 。身体和思想同时具有技术属性和文化属性 , 这一点不仅有现象学的分析 , 还有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背书 , 比如人类的消化道特征决定了人需要过一种集体性的生活 。而当“远程在场”将身体抛出在外之后 , 丢失的不仅是非语言沟通中不可被语言复制的符号讯息 , 还有身体本身所携带的巨大的文化和道德意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