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特殊“肢体”更好“赋能”( 二 )


让特殊“肢体”更好“赋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项目团队成员和残疾运动员一起进行调试 。
用起来更舒服 , 更能发力
问:本届冬奥会 , 我国是主场 , 比赛成绩很受关注 。在这方面 , 我们的项目做了哪些尝试?
季林红:如何提高运动成绩是我们最关注的内容 , 我们有两个举措 。
一是外部的辅助 。残疾运动员和普通运动员最大的区别是必须借助器械 。比如 , 截肢的运动员、截瘫的运动员、儿麻的运动员滑雪必须坐在一个椅子上 , 我们叫滑雪架或滑雪器 。这个滑雪架(滑雪器)有个座舱和身体接触 , 这个座舱和人是不是匹配?再比如高山滑雪 , 在大回转和小回转的时候 , 运动员能不能很好地控制角度?角度等细微之处都影响发力、影响运动 , 我们要做深入的研究 , 优化这些器械 , 在器械的材料、接触的力和一些变形等方面使人和器械融合 。
二是从内部来讲 , 运动员有个体差异 。怎样训练他们的核心肌力?在肌体的运动过程中 , 他们的发力是不是对称 , 是不是可持续?节律调节怎样控制?在这些方面以及心理、疲劳的消除等方面 , 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
问:冬残奥运动员的身体具有独特性 , 比赛装备与普通运动员也非常不一样 。除了装备和人的结合外 , 对于他们的比赛装备还做了哪些工作?
季林红:残疾运动员完全是靠辅助装置进行比赛的 。比如使用假肢的残疾运动员基本上要穿着假肢进行比赛 , 尤其在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 , 假肢很关键 , 我们设计了国内第一款能够辅助参加一些比赛的假肢 。滑雪架等不可或缺的装备研制工作是我国以前做得不多的 , 我们的工作和全方位的研究 , 使运动员和器械能够有机融合 , 使运动员的成绩提高 , 用起来也更舒服 , 更有助于发力 。
问:请您谈一谈这些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成效 。
季林红:一是填补了很多国内技术空白 , 以前 , 我国没有为残疾运动员冬季运动提供辅助的训练、比赛装置 , 现在有了 , 而且很好用;二是运动员的训练效率得到了提升 , 运动成绩得到了很大提高 。希望在北京冬残奥会上能够升国旗、奏国歌 。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竞赛项目共设有6个大项、78个小项 , 包括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单板滑雪、残奥冰球、轮椅冰壶等 。
随着平昌2018年冬奥会落下帷幕 , 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周期” 。2018年11月26日 , 冬残奥运动员运动表现提升关键技术项目在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启动 , 这是我国第一次将残奥体育列入科研项目 。作为“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之一 , 这也是唯一一个残奥会科技专项 , 课题覆盖竞赛项目6个大项 。
借助辅助装备 , 代偿残疾运动员丧失的身体功能 , 高科技器械为残疾运动员迎接冬残奥会带来更多可能性 。在2002年的盐湖城冬残奥会上 , 我国只有4名运动员参赛;2022年 , 我国已经有90余名运动员取得参加冬残奥会的资格 。
(《人民周刊》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