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泡面神器”,如今成了亚马逊的翻版( 二 )


首当其冲的就是竞品的崛起 , 随着国内互联网生态的完善 , 陆续有新玩家加入到数字阅读领域 , 小米、文石、掌阅、讯飞等厂商也纷纷入局 , 结合内容生态 , 推出了自己的阅读器 , 并给出了消费者很有竞争力的价格 , 而这个时间节点恰恰正是2018年 。
曾经的“泡面神器”,如今成了亚马逊的翻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小米多看电子书成为Kindle的一大劲敌(图片来源:小米官网)
其次 ,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功能的完善 , Kindle的可替代性也越来越强 。许多阅读App出现 , 比如微信读书 , 网易蜗牛读书、豆瓣阅读等 , 让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阅读图书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调查显示 , 2018年 , 有20.8%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 , 而2020年仅有8.6%的国民使用电子阅读器 。
曾经的“泡面神器”,如今成了亚马逊的翻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调查显示 , 2020年仅有8.6%的国民使用电子阅读器(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当国产竞品在高清墨水屏、印刷级观感、强续航、大内存、冷暖双色以及UI设计等硬件条件上持续发力时 , kindle似乎依然沉浸在“媲美纸质书的阅读体验”中不能自拔 。十几年来只在机器材质、阅读灯、处理器等方面小修小补 , 几乎起不到改善使用体验的作用 。
许多真正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 并没有得到解决:例如翻页卡顿明显、读取速度太慢、墨水屏容易磕碰损坏、仅支持黑白屏呈色效果、无法呈现彩色配图书籍……难怪业内人士指出 , Kindle“就像被困在时光里的老人一样 , 在创新上乏善可陈 。”
曾经的“泡面神器”,如今成了亚马逊的翻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Kindle依然沉浸在“媲美纸质书的阅读体验”中不能自拔(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到2020年 , Kindle依然占据了国内电纸书约6成的市场份额(2018年为8成) , 京东平台高配版有评价10万+ , 低配版也有评价5万+ , 几乎是同价位竞品的10-20倍 。所以Kindle独特的闭环生态模式 , 才是最为致命的一环 , 也是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众所周知 , 第一代Kindle售价高达2500元人民币 , 此后定价逐年下降 , 到2020年 , 国内主打产品的售价降至600-1000元 , 已经逼近成本 。因为亚马逊根本不是想通过卖Kindle设备盈利 , 而是希望使用者低价入手后 , 不断在Kindle商城内购买电子书 , 融入到亚马逊的图书生态当中 。但亚马逊显然误判了国内形势 , 在中国 , 随手可得的盗版资源 , 让人们普遍不愿意花钱购买正版电子书 。在互联网上 , 甚至有人靠书籍破解和转售盗版赢利 , 原价10元、20元的电子书 , 只需要花费1元、2元就可以获得 , 这让亚马逊电子书业务在中国面临全盘溃败的局面 。
Kindle之后 ,
数字阅读前景广阔
据媒体报道 , 亚马逊中国公司Kindle硬件团队已于去年11月被裁撤 。Kindle中国业务组已经全部被亚马逊辞退 , 电子书商城未来同一时间也会随之关闭 , “建议用户要备份好自己的相关数据” 。
但耐人寻味的是 , Kindle方面也始终坚称 , 缺货是芯片短缺造成的 , 并表示Kindle还将在中国市场继续售卖 , 相应服务也会继续运营 。
不过 , 很多人已经对Kindle退出中国的传闻“信以为真”了 。互联网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分析认为 , 从种种迹象来看 , Kindle退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定局 , 因为产品可以在第三方服务商购买 , 但官方渠道却因为缺芯片断供缺货 , 不太合乎常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