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算法中的骑手”,也许蕴含着一道永恒的管理难题( 二 )


例如 , 泰勒所提出的“时间动作分析法” , 就是通过分析 , 规定员工在工作流程中只能做几个管理者认为有“必要”的动作 , 多一个动作、少一个动作都不行 , 以此作为提升生产效率的抓手 。但是 , 人毕竟不是机器 。如果固定、呆板地连续从事某一个或几个动作 , 那么 , 人就会做钝掉、做傻掉 , 甚至出现行为异化 。
卓别林在电影《摩登时代》中扮演的生产工人长期做单一的拧螺丝动作 , 结果就出现了行为障碍:走到马路上将交通警拧一下 , 将关得好好的消防龙头拧一下 。
此后 , 泰勒的理论遭到了以梅奥为代表的行为科学理论的颠覆和创新 。行为科学理论指出 , 管理人和管理机器要加以区分 , 要考虑人的行为合理性及其各种复杂的需求 。可谁想 , 如今 , 这一发生在100年之前的情形 , 在数字科技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 , 又以新的形式重现 。
放大一点来看 , 外卖骑手的工作和流水线上拧螺丝的员工并没有什么区别 , 却较之后者面临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因此 , 平台公司作为用工主体单位 , 除了运用算法等技术工具来提升管理效能以外 , 还是要考虑到管理的对象是人 , 为骑手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情况留有余地———在实施科学管理的同时 , 周密考虑到人的需求和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社会复杂因素 。由此 , 平台企业优化算法是有方向可循的:在算法之上加上人性化管理 , 在工具理性的基础上 , 更要考虑价值理性 。
如今 , 大型平台企业大都提出了先进的企业价值观 , 但是 , 这些价值观要真正落到实处 , 而不只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时至今日 , 关于如何做到科技向善、实施人本管理的讨论与呼吁并没有过时 , 这在高科技信息化时代无疑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
事实上 , “算法”的挑战并非横空出世 。自社会迈入互联网时代以来 , 企业管理领域“工具理性”战胜“价值理性”的现象就层出不穷 , 成为我们管理学学者必须审慎对待的话题 。
“困在算法中的骑手”,也许蕴含着一道永恒的管理难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月24日 , 外卖骑手小王从容驶过检查点 。三年前 , 他所在的公司已为电动自行车办理了专用号牌 。他说:“不敢闯红灯 , 少接几单安全第一” 。蒋迪雯 摄
“算法”之外
人的智慧与关怀依然重要
上观新闻:可否为我们试举几例?
苏勇:比如说 , 在十多年前 , 关于怎样利用互联网软件来管理员工 , 我就在MBA和EMBA课堂上 , 和学生讨论过多次 。
当时 , 我们有一个学生就介绍说 , 他所在的公司就在员工的工作电脑里装了类似的软件 , 名字叫“网络神探” 。只要装了这样的软件 , 老板就可以看到员工利用公司给的邮箱进出的所有电子邮件 。邮件里有什么内容 , 老板也可以看 。
我当时觉得 , 这个工具本身没有太大的问题 , 是一个中性的事物 , 但是公司怎样来利用 , 过程中就有很多讲究 。
有趣的是 , 每当我在学生中就此展开讨论 , 请他们讲讲公司装类似的软件有没有问题 ,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种倾向———在企业里从事管理岗位或有过管理经验的学员 , 更倾向于肯定这种软件的价值 , 也比较能够容忍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或瑕疵;没有管理经验或从事具体业务操作的学员 , 更倾向于看到这些软件背后潜在的问题 。每次讨论这类案例 , 课堂上的争论都非常激烈 。争论到最后 , 学生们就会问我的看法 。我只好说 , 我的想法不是标准答案 , 供大家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