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周厚健相继卸任,下一个海尔海信在哪里?
本文转自:掌上青岛
悄无声息中 , 一个时代就这样落幕了 。
3月12日 , 周厚健卸任 , 离开了执掌整整30年的海信 。而就在不到半年前 , 张瑞敏辞去了海尔集团董事会主席职务 , 正式交棒给周云杰 。
张瑞敏和周厚健 , 是改革开放后青岛第一代企业家中最杰出的两位 。在他们手中 , 诞生了海尔和海信两家千亿级企业集团 , 在中国家电史乃至整个中国企业史上书写了独有的“青岛现象”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回溯两位大佬掌舵企业的历史 , 他们的经历是那样的相似 。他们在同样年轻的年纪踏入了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大时代中 。1984年 , 临危受命就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的张瑞敏正好35岁 。而周厚健1992年出任青岛电视机厂厂长时也正是35岁 。两位年纪轻轻的掌门人 , 两位那个时代的“85后” , 带领两家同城家电企业从黄海之滨几乎同时出发 , 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大冒险”航程 。
他们的经历又是那样的不同 。虽然来自同城同行业 , 但绝没有一个人会将张瑞敏和周厚健混淆 。不论是个人风格还是企业经营理念 , 他们都是截然不同的 。
张瑞敏对管理孜孜以求 , 围绕企业和人的关系 , 在商业模式变革上一路狂飚突进 , 退休之际 , 他一手创制、推进的人单合一模式已经让海尔转型成为一家独特的生态企业 。2021年 , 海尔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327亿元 。
相较屡屡在聚光灯下阐释自己管理哲学的张瑞敏 , 周厚健则是一个低调的技术派 。与白电相比 , 黑电的竞争要更加惨烈 。带领海信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厮杀过来的周厚健 , 始终坚信技术、质量才是企业的立身之本 。在他认为海信应该布局的重点领域 , 他是近乎“偏执”的——20年间历经曲折但仍咬牙坚持做芯片 , 从立项开发之初就饱受质疑的激光电视一干就是十几年 , 在他退休之前 , 这些业务均已步入正轨 。
相同也罢、不同也罢 , 说到青岛的企业 , 人们总还是习惯性地将海尔海信并举 。因为他们共同开创了一个灿烂的时代:都把一个不起眼的小厂 , 带到了行业的顶端 , 成为旗帜性的存在;都用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深刻塑造了企业的精神气质;都是全球化的坚定推动者 , 走最难的路、过最窄的门 , 让自主品牌成为受世人尊重的世界品牌;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商业伦理的最积极的建构者 , 人是目的、诚信永远是第一位的 , 这些理念 , 不止让他们的企业赢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 更成为受人尊重的企业……
如今 , 两位大佬相继“谢幕”离开前台 , 这样的特别时刻 , 其实将一个长久以来就盘旋在青岛企业界头上的问题 , 再一次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谁会是下一个海尔、海信?在未来几十年中谁能创造出新的青岛企业家传奇?
从企业规模上看 , 似乎没有合适的人选 。翻看过去几年的青岛企业百强榜 , 海尔海信已经孤零零在千亿级企业一栏中多年 , 即便是收入超过500亿元企业 , 很多年来也只有青建一家 , 2020年新增一家跨越500亿元营收的企业为山东新希望六和 。虽然被寄予厚望的“新金花”有不少 , 但真正的后继者并没有出现 。
当然 , 时代的发展 , 产业的更迭 , 孕育着更多的可能性 。尤其是新一代信息引发的各行各业的变革和重构 , 新模式、新业态、新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爆发——这是又一个大时代的起点 。
站在当下回望过去 , 历史学家总喜欢用标志性的事件给时间分段 。如果有一部青岛企业史 , 当下这个时刻 , 似乎是一个可以划句号的时间点 。
-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正式退休,工作40年攒下“五件宝”
- 上海、杭州相继公布网约车数据,美团打车满意度均名列前茅
- 吉利、蔚来相继“反攻”进入手机领域
- 大年三十也能收快递收到手软,京东唯品会相继推出“春节不打烊”
- 巨头们相继入局 中国人造肉市场挑战机遇并存
- 中国战队EDG获得S11冠军|中国战队EDG获得S11冠军成功破圈:CCTV2CCTV5相继报道喜讯
-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致敬张瑞敏:唤醒了中国家电行业的质量意识
- 字节跳动、菜鸟相继“闻香”,这个百亿级“香味”赛道有何看点?
- 比超算快亿亿亿倍,九章二号和祖冲之二号相继问世,量子霸权稳了
- 一个行业突然没落,大量门店相继倒闭,老板、员工亏钱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