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头爸爸、猪爸爸、奥特曼竟然都是他?《原神》《魔兽世界》还是他!( 三 )


配完《成长的烦恼》 , 大家还会认真再看一遍 , “我们都觉得这部剧太好看了 , 词好、立意高 , 还能引导孩子和家长怎么在轻松欢乐的环境中互动、交流、成长 。”
30年前录《成长的烦恼》时 , 一天配不了一集 , 能配半集或者三分之一已经很不错了 , 现在一天配几集很正常 。利用现在的设备 , 台词说晚了 , 可以往前拉;说快了 , 可以从中间撑开、变慢节奏 , 音色也能调 。演员单独录音 , 有独立声道 , 说错了 , 能剪辑、修改……符冲感叹音效技术突飞猛进 , “但要说效果 , 还真难说哪个时代更好 。现在录音棚、演员都有固定工作时段 , 必须按时完成 , 排戏、抠戏时间相对少了 。”
从厕所上的“臭楼”开启第一步
比起童自荣、乔臻、丁建华 , 符冲是更年轻一代的上海配音演员 , 他最早接触配音是在上海青年话剧团 。改革开放后 , 上海不少艺术机构成立影视制作机构 , 青年话剧团在厕所上加盖一层 , 有了小小的录音棚 , 剧团年轻人笑称这里是“臭楼” 。
符冲配音的第一部戏是1974年版电影《东方列车谋杀案》 , 前辈张先衡担任配音导演 。符冲在片中为一个口吃的年轻人配音 , “口吃真不能学!配完《东方列车谋杀案》 , 我都有了一点口吃后遗症 。”
斗转星移 , 符冲也成了业界前辈 。他说 , 配音其实是一项细致而专业的工作 , 光靠天赋不行 , “影视剧配音会有一个模板 , 语速快慢都要根据模板来 。做剧本的导演先按照台词 , 把角色口型对好 , 以前这些工作由演员自己做 。旁白还好 , 但凡角色出镜 , 配音就要对上口型 , 这是一个技术活 , 熟能生巧 。配音需要反应快 , 看到角色张嘴 , 再跟上就来不及了 , 得在角色张嘴前开始 , 我刚一上手时特别紧张 , 手上全是汗 。”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 正大剧场引进《Discovery》等大量科普纪录片 , 经配音后在国内播出 , 还远销到新加坡等华语地区 , 令符冲迅速提高业务水平 , “一周有四五天我都在给正大剧场配音 , 配到头晕 。”
《Discovery》有旁白 , 还有许多科学家出镜讲解 , 一集出现十个人的声音 , 但配音演员只有四五人 。他们就把片中人分为老年、中年、青年 , 再区分声线粗细 , 如果两个人出现时间太接近了 , 就分成两个配音演员录 , 尽量让观众感觉不同 。
“熟练业务后 , 我听一下音色、语速 , 拿起台词本就能录 。”符冲说 。
猪爸爸和奥特曼都是“熟练工”
配完《Discovery》 , 休息一会 , 喝点水 , 符冲接着配《小猪佩奇》 。
“我在里面配了猪爸爸、兔爷爷、狮子先生等好多个角色 。猪爸爸有一套固定的说话方式 , 常常会在台词里夹着呼噜声的猪叫 , 有时连续切换有难度 , 但可以通过后期技术解决 。录音师告诉我 , 碰到不方便发的呼噜声就跳掉 , 后期贴上呼噜声 。”但对符冲而言 , 猪爸爸的声音已成为肌肉记忆 , “声线差不多固定在那个位置 , 一个半小时能配8集 。”
小头爸爸、猪爸爸、奥特曼竟然都是他?《原神》《魔兽世界》还是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符冲正在录音棚里录制《小猪佩奇》
为奥特曼配音 , 则是另一种体验 。符冲记得 , 当时是在徐家汇的一家唱片公司录制的《赛文奥特曼》 。配久了 , 他发现故事总是在重复着既定的套路 , 只不过一会儿变成这个奥特曼 , 一会儿又是那个奥特曼 , 怪兽也会变 , 但情节基本不变 。一边配音 , 符冲一边暗自琢磨 , “日本人真的把IP效用发挥到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