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与快手之间的分野,是如何形成的?

几年前在短视频刚刚开始迸发潜力的时候 , 就已经流传着“南抖音 , 北快手”的说法 , 而事实上抖音与快手两大短视频巨头之间 , 也可谓是泾渭分明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 抖音与快手之间的分野却已经越来越模糊 。这不 , 此前一直以中心化公域流量模式为核心的抖音 , 日前似乎也开始“快手化”了 。
抖音与快手之间的分野,是如何形成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抖音与快手之间的分野,是如何形成的?】日前有相当多的抖音创作者发现 , 其已开始内测新的推荐算法 , 将此前的“帐号标签”升级为“粉丝成长”的推荐机制 , 并且与微博一样 , 部分忠实度与互动度高的粉丝也被打上了“铁粉”的标签 。其中在“创作者服务中心-数据中心”里 , 原本的粉丝总数栏也新增了一项“铁粉总数” , 而且在第三条细则中还写到 , “抖音会增加你的视频在铁粉中的曝光量 , 让你的视频流量更加稳定” 。
抖音与快手之间的分野,是如何形成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目前 , 已有创作者现身说法 , “铁粉推荐”机制的出现使得其播放量出现了断崖式下滑 。事实上 , 几乎所有在抖音从事短视频创作的作者都在感叹 , 算法机制要“变天了”、基本盘或将从路人变成铁粉 。但在以往 , 新的内容发布后粉丝与陌生人能看到的几率相差无几 , 此前就曾有媒体报道称 , 抖音的百万级大号中 , 粉丝对视频流量的贡献仅占10% 。
对于创作者来说 , 抖音更改推荐算法的机制 , 也就意味着内容创作与运营的模式需要作出调整 。在这一新算法推出后 , 账号的铁粉越多就代表着新内容的初始流量会更稳定 , 换句话来说 , 就是创作者未来需要首先满足铁粉的需求、而不是追逐平台上的热点 。因此有观点认为 , 此次调整或就是抖音试图在一定程度上 , 遏制内容同质化/跟风的现象 。
抖音与快手之间的分野,是如何形成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众所周知 , 抖音一直以来可谓是“铁打的平台 , 流水的网红” , 一个个的“网红”就如同流星划过天际又转瞬即逝般 , 这其实是因为该平台的推荐算法一直都是面向大众的 。此前 , 抖音是以公域流量著称 , 实行的是中心化的流量分发机制 , 平台掌握流量分配话语权 。而其对于流量的掌控 , 也保障了不会被MCN及头部网红裹挟 。
根据抖音创作者此前总结的经验 , 在发布新视频后 , 平台会给予一个基础流量的推荐 , 然后再通过对点赞、评论、转发、完播率、复播率等指标的计算 , 当达到一定标准后就会被推荐到更大的流量池里 , 然后再次综合计算分析相关指标 , 这样一级一级地扩散 。在这样的推荐算法下 , 粉丝相当于是被混在整个平台数亿用户的大盘中 , 他们所看到关注者内容的几率其实与其他用户是一样的 。
抖音与快手之间的分野,是如何形成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现在 , 抖音新的推荐算法则是先将内容推送给核心粉丝 , 然后再通过核心粉丝的力量进行二次扩散 , 这其实是很典型的快手式流量分配机制 。公域流量的底层逻辑 , 更强调内容质量和平台的分发算法 , 而私域流量则更注重创作者与粉丝之间的情感连接 , 因此结果就是抖音上的“网红”可谓是一茬又一茬 , 而快手上的老铁则“认人不认平台” , 并诞生了以辛巴、散打哥为代表的“六大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