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告别“个性化体验”,隐私和体验哪个重要?( 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源网络
毫不夸张地说 , 如今的消费者在网上几乎处于“裸奔”状态 , 完全没有隐私 。包括性别、年龄、住址、家庭、行业、收入、婚姻状态、教育背景和兴趣爱好等信息 , 都会被各大APP平台收集然后打上一个个专属标签 , 再通过消费者的浏览偏好、购买记录等用户行为进行分析 , 最后便达到了所谓的“智能化”推荐 。
我必须承认 , 个性化推荐有助于改善用户体验 , 在浏览电商平台时都不用到处去搜索资源 , 算法就会自动给你推荐你想要的商品 。但是 , 我们要明白 , 算法很了解我们的一举一动 , 但我们却对算法几乎一无所知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用户意识到自己的数据信息遭到泄露时 , 也不能精准地获知自己的数据信息泄露了哪些、泄露给了谁、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是否会产生影响等等 , 唯一能做的仅是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初步修改或删除 。
就算某些平台会基于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 , 例如 , 同样的送餐时间、地点、订单、外卖平台 , 会员却比非会员多付钱;同时同地打同类型车到同一目的地 , 某打车平台曾被用户发现熟客反而收费更高 , 面对这种情况消费者也几乎无计可施 , 只能哑巴吃黄莲 。
如今的“个性化”服务 , 本质上是一种被动的“个性化” 。用户只能被动地接受算法推荐 , 被动地让算法收集自己的数据 , 被动地让算法告诉自己什么是自己需要的、喜欢的服务与信息 , 最终被困在一个“舒适区”中 , 离开也不是 , 不离开也不是 。在这样的“个性化”之下 , 算法推荐变成了一种“驯养”用户的手段 。
而用户真正需要的“个性化” , 应该是主动的“个性化” , 用户应该能主动选择是否使用算法 , 在了解算法推荐规则与逻辑的前提下 , 定制自己需要的服务 , 并且知道算法推荐筛选掉了什么内容 , 以此突破“信息茧房” , 接触不一样的世界 。归根结底 , 算法推荐应该成为用户的工具 , 而不是套在用户头上的枷锁 。
个性化推荐 , 本应我们说了算
在短时间内 , 滥用算法等行为带来的不信任感似乎难以消退 。但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 , 算法技术在便利人们生活、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也起到了相当的积极作用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或许很多人还是会希望接收到个性化的内容 , 或许解决个性化推荐带来的问题也无法一蹴而就 , 但至少就目前来看 , 用户的话语权相比之前已经多了不少 。
要么拒绝服务 , 要么拒绝算法 , 过于一刀切的选择 , 进一步让用户陷入两难 。
设置算法开关只是保障数字安全的第一步 , 如果想要得到消费者的进一步信任 , APP的开发者可以通过优化算法或是减少推送的频率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 用户并不是不喜欢收到这些推荐 , 而是频繁的推荐难免会让用户反感 , 甚至意味到自己的信息已经泄露 。
算法一旦被滥用 , 不仅会对个人隐私安全带来风险 , 也会对公共空间造成负面影响 , 用户终日被推荐自己喜欢的内容 , 难以看到新的、不一样的视角 , 进而难以接受网络上的其他观点 。
说到底 , 我们之所以不喜欢算法推荐 , 还是因为如今的算法在技术上不够完善 , 不够人性化 , 它的诞生是基于用户 , 但在发展时却丝毫没有考虑过用户的感受 , 也难怪会引起反感 。因此在未来 , 开发者们需要将重点放到用户身上 , 而不是一味地为商家和平台所服务 。
- 国台国标·2017年酿造:夯实品质基础,打造“中国新名酒”形象
- 从数据“大基建”转向“精雕琢” 徐汇区城运中心打造数据防疫“新模式”
- 连年亏损仍受资本热捧,瑞尔抢滩“口腔第一股”
- 集成大势下的火星人,如何拓品“水洗”继续领先?
- 中国大推力氢氧发动机试车成功“液体动力”将助空间站实验舱发射
- 借力数字化,浙江制造业“老树”发“新枝”
- 「中工漫评」“内容为王”才是云上课堂建设的关键所在
- 14秒开机?国产系统“统信UOS”做到了!
- “人工智能”有望在核酸检测中上阵,嘉定这家企业开发的无人采样机和采样机器人已进入测试阶段
- 浪潮信息联合燧原科技发布“钱塘江”智算中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