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芯片设计企业同质化严重,深陷价格战
近年来 , 为促进芯片产业的自主化发展 , 我国持续加大了对于自身芯片产业的支持力度 。在进口替代、政策引导、技术推动和资本加持的大背景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
芯片行业创业也成为近年热潮 , 国内芯片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其中 , 芯片设计企业尤为突出 ,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 , 2021年我国设计业企业数量达到2810家 , 比去年增长592家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10-2021年中国芯片设计企业数量增长情况(图源:ICCAD)
可见 , 国内芯片行业正以破竹之势奋力发展 , 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势头 。然而 , 繁荣背后也暗藏隐忧 , 芯片行业犹如脱缰的野马 , 推动着芯片初创企业一路飙升的同时 , 也在不断把泡沫吹大 。
在这一过程中 , 不少初创芯片项目因缺乏足够的可行性论证 , 无法获得足够的技术诀窍、人才、资金或供应链等方面的支持 , 遭遇了失败 。
本文聚焦芯片设计初创企业 , 看看其在一片繁荣表象背后 , 究竟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 暴露出了哪些问题 。
繁荣之下 , 危机四伏同质化严重 , 深陷价格战
在2021年ICCAD上 , 魏少军教授指出 , 在2810家芯片设计企业中 , 仅有32家企业的人数超过1000人 , 51家企业人员规模为500-1000人 , 人员规模100-500人的有376家 。此外 , 更是有2351家企业是人数少于100人的小微企业 , 占比高达83.7% 。可见 , 国内芯片设计企业体量规模差异较大 , 大部分初创企业规模较小 。
纵观国内芯片市场 , 诞生于浪潮之下的芯片初创公司们 , 正打得火热 。
受限于规模体量 , 中小芯片公司专业管理能力不足 , 自建的技术和运营团队也难以长久维持 , 几款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很难摊薄芯片成本 , 同时还要持续的投入研发 , 两者难以兼顾 。
因此 , 不少公司为了摊薄投入 , 盲目拓展产品线 , 希望通过低价快速去其他芯片细分领域探寻市场机会 , 但这种策略容易使其他企业也来自己的主战场杀低价 , 导致国内芯片行业的同质化竞争严重 , 造成内卷化的惨烈竞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以MCU芯片为例 , 涉及MCU业务的企业占比较多 , 竞争非常激烈 。虽然市场上已有瑞萨电子、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微芯科技、德州仪器等国际大牌厂商 , 以及士兰微、兆易创新、中颖电子、国民技术、芯海科技等一众本土企业 , 但国内MCU初创企业仍在不断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 , 当前国内MCU厂商已有上百家 , 本土MCU品牌的产品序列、采用工艺、性能参数也几乎是完全对标进口品牌 , 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 , 且价格战越来越激烈 , 尤其是在通用MCU市场 。
这也进一步导致本土厂商对产品的创新能力低下 , 只能模仿市场上的热门产品 , 自身产品易于替换 , 代理商和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也必然会变低 。因此 , 针对市场需求较大的特定垂直领域 , 推出兼具高性能和成本优势的专用MCU , 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 并持续完善生态圈 , 实现逐个突破或是国内厂商或中小MCU企业突围的有效方式之一 。
此外 , 自动驾驶芯片、AI芯片等在内的诸多赛道都存在类似的情况 , 新晋企业盲目造芯可能导致国内芯片企业同质化、低端化项目频出 , 采用低价竞争的方法争取市场份额 , 最后难免留下“一地鸡毛” , 不仅造成资源浪费 , 还会拖累产业发展 。
- 英伟达发144核Grace CPU超级芯片:数据中心专属
- 苹果iphone14系列设计图曝光
- 2月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1.7% 截至2月末移动电话用户总数16.51亿户
- AI辅助AI芯片设计 谷歌展示新开发框架效能
- iPhone 14 Pro前瞻:工业设计感人 感叹号挖孔巨大
- 美光宣布使用AMD Zen3处理器设计芯片
- 小米12系列在西欧上市:价格比国内贵超千元 老外如此评价
- 今年1-2月国内5G手机出货量3769.8万部 同比下降11.0%
- 2022年最值得关注的9大用户体验设计趋势
- 安世半导体在北美开设设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