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产品太“智能”,消费者须常备警惕心

本文转自:环球Tech
来源:国际商报
智能产品太“智能”,消费者须常备警惕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本报采访人员 刘旭颖
“小爱同学 , 帮我打开空气净化器 。”“小度小度 , 今天几度?”“天猫精灵 , 十分钟后叫我 。”当我们每天和智能音箱对话时 , 你是否知道 , 它也在随时收集着我们的信息 , 对它的使用者愈加了如指掌?
智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人们享受便利的同时 , 也面临着音频信息、隐私信息、通讯信息被收集的风险 。如何规范智能音箱行业健康发展 , 维护消费者权益?对此 ,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相关负责人提出了建议 。
对于消费者而言 , 在使用智能音箱等智能产品时应给予更多关注 。
一是要关注产品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规则 。在注册信息中 , 消费者应在隐私协议中详细查阅产品收集的内容、目的、频次、精确度等内容 , 并明确其加工、使用、第三方共享的条款内容 , 保障自身利益 。在注册后 , 消费者可进入设置或用户授权管理等页面 , 并根据需求关闭敏感信息的授权 。如遇强制收集或违法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 , 应及时向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
二是要关注账号安全 。智能音箱控制端账号通常为多App、多产品共用 , 账号一旦泄露或被窃取 , 很可能通过其登录其他智能设备 , 造成更大威胁 。账号密码应具备一定复杂度并定期更换 , 避免与其他账户共用密码 。
三是要关注废旧设备个人信息处理 。相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此次测评就发现 , 多个品牌的智能音箱在离开主人并接入新的网络环境后 , 未经验证即可正常控制原账号下绑定的设备 , 甚至部分有屏音箱可以直接查看其绑定的摄像头 。建议消费者在丢弃产品前应退出个人账号、删除设备信息或重置设备 , 同时选取较为安全的丢弃方式 , 如选择可靠的废旧电子设备回收机构 。
对于企业而言 , 一方面 , 一定要落实好《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 进行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 , 做到收集信息应授权、传输存储应加密、加工使用应脱敏、删除数据应彻底、提供公开应合法 。
上述负责人进一步分析道 , 企业应规范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规则 , 产品在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方面应不具备强制性 , 不能因某信息用户未授权而拒绝提供服务 。而在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过程中 , 应对收集信息的内容、方式、范围、目的、频次、精准度等进行详细说明 , 特别是对用户敏感信息的收集应有明显提示;对于个人信息的使用 , 如是否会向第三方、境外提供数据应进行详细说明;对于个人信息的撤销授权、申请删除、投诉举报的渠道和方法应提供全面且便于理解的操作说明 。
【智能产品太“智能”,消费者须常备警惕心】另一方面 , 企业也需要在技术层面筑好网络安全的“防护墙” , 包括及时修复智能操作系统的漏洞 , 加强系统配置安全和端口安全管理;通过签名校验、加壳、防内存修改等多种手段对系统固件和移动应用进行安全加固;定期对服务器端和智能音箱App开展渗透测试和风险评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