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Z世代消费文化C位,为什么是网络综艺?( 二 )
艺恩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超过75%的头部综艺观众为Z世代年轻人,2021年网综新节目多集中于年轻用户喜好兴趣,如推理、社交、小众职业、脱口秀、恋爱等 。这些题材的网综以越来越鲜明的年轻态特点,吸引一大批铁杆观众 。
以健康网综陪伴青年成长
2021年国家有关部门对文娱领域开展综合治理后,网综领域的一些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 要持续引导网络综艺健康发展 。
此前一个时期,一些素人嘉宾和选手借选秀造星、真人秀等获得较高关注度,部分人变身网红,走上带货路线 。半月谈采访人员了解到,实际上,看似偶然的素人走红背后,往往有一套商业运作模式 。受访专家指出,一些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如果沉迷于此,可能会产生“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等幻想 。
江苏省广播电视局网络视听处负责人认为,“素人造星”难以完全避免,但在综艺节目中要积极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奋斗观,相关部门要持续做好审核把关 。
此外,一些网综也成为“焦虑放大镜” 。在一些走红的观察类节目中,年轻人在现实社会面临的焦虑被极端化呈现 。例如,一些职场观察类综艺被指刻意制造矛盾,增强冲突性和可看性,KPI考核、末端淘汰等环节容易进一步放大求职与就业焦虑 , 而在一些婚恋类网综里,“看似普通人、实则高颜值”的选角标准,似乎在暗示“颜值即王道”的择偶观念 。
相较电影、动画、网剧等内容形态,网综的审核机制相对宽松,自主性较强,应进一步督促平台履行好主体监管责任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师董晨宇认为,要加大力度发挥主流媒体作用,传统电视综艺节目要借鉴网综的成功经验,和年轻人共情,唱响正能量,以积极健康的综艺节目陪伴青年成长 。
下篇:网综镜像情绪爆棚
半月谈采访人员?蒋芳?邱冰清
将恋爱、结婚、怀孕、育儿、离婚等环节“一网打尽”的婚恋类综艺,涵盖“母单”、毕业生、30岁以上人群、离异人士等群体的恋爱综艺,描绘岁月静好的慢综艺,观察社交方式的群居生活综艺……网络综艺社会关注度、影响力持续走高,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的部分情绪与焦虑,折射出一些群体的社会心态 。
紧跟潮流喜好、对社会热点快速出击的网综,正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受访专家认为,网综应走好进阶之路,成为观众的优质精神食粮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擅长说“脱口秀”并曾参与过知名网络综艺节目的上海交警黄俊 , 参与拍摄公益视频 , 倡导“零酒驾” 。新华社采访人员许晓青摄
“站在大众身边”的网络综艺
从10余年前开始,我国网综经历了“发轫”“井喷”“转型”“迭代”等发展阶段,出现了经济竞演类、偶像养成类、观察类、人文类等多种不同类型,题材覆盖多个领域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素人成为网综常客,部分明星在网综里“翻红” 。
网综数量逐渐超越电视综艺,题材开始瞄准小众亚文化,进入“大投入、精制作”的超级网综时代 。有专家认为,网综与传统综艺相比,更擅长对社会热点、痛点、暖点、爽点快速出击,它们抢位新鲜题材,将年龄焦虑、婚恋、老龄化等热点融入内容赛道 。
“网综已站在大众身边,一些传统综艺却还站在台上 。”一位广电部门负责人说,相较于一些“一本正经端架子”的传统综艺,网综对社会心态的变化有更敏锐的感知和捕捉能力,因而往往能自小切口切出爆款 。
“网综是反映社会心态的一面镜子,体现了社会心态的流动性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师董晨宇认为,网综并非凭一己之力创造某种潮流和心态,“火”的网综要么给予受众感同身受的真实,要么让受众满足期待与幻想 。
- 经济日报携手京东发布数据——中原城市群消费新态势
- 深圳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建或改造特色商圈最高奖1000万
- 数字人民币来了,数字货币能代替现金消费使用吗?
- 天猫家装升级本地服务,消费者可在淘宝“云逛”近4万家线下门店
- 2021网络文学题材转向,Z世代引领全民阅读新气象
- 次世代游戏主机为什么不支持hdmi2.1?
- 工信部:到2025年在消费品领域打造200家百亿规模知名品牌
- 企业推动可持续消费,营销也要花点心思
- 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买单的5种可持续包装创意
- b站公布旗下自有耳机消费品牌“bilip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