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CHINA:认识元宇宙技术的一个框架( 七 )


这个逻辑本身没有问题 。但是 , 在元宇宙条件下 , 人的主观体验可能会越来越重要 , 因此有一些学者认为 , 应该用基于体验质量(QualityofExperience , QoE)管理取代QoS管理 , 来作为划定传输的优先级的标准 。举例来说 , 如果从纯技术的角度看 , 对一个机器指令的传输可能要比一个游戏信号的传输更为重要 , 因此基于QoS的标准 , 应该先让对机器的指令通过 。但对于用户来讲 , 这可能并不正确 。事实上 , 对于很多人来讲 , 一个机器早执行、晚执行一个任务几分钟 , 并没有什么问题 , 而如果一个游戏的信号晚了几个毫秒 , 他的体验就会大幅下降 。因此基于QoE的思路 , 应该先让游戏信号通过 。
当然 , 元宇宙的应用场景很多 , 既有生活场景 , 也有工作场景 。可以想象 , QoS和QoE管理都会有其市场 。至于如何根据场景的变化 , 随时切换两种管理模式 , 这或许会成为元宇宙条件下网络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区块链技术
在元宇宙当中 , 区块链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技术 。我们已经看到 , 包括Sandbox、Decentraland、AxieInfinity在内的众多元宇宙项目都采用区块链来作为它们的经济和治理系统的技术基础 。
严格地说 , 区块链(Blockchain)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技术 , 而是由多种技术组成的集合体 , 它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中本聪”(SatoshiNakamoto)于2008年发表的奠基性论文 。最初 , “区块链”只是用来描述比特币支撑技术的一种比喻说法 , 后来随着比特币架构体系的逐渐流行 , 这个名称才约定俗成 , 逐渐流传了开来 。现在 , 区块链通常被用来指一种去中心化的基础架构和计算范式 。它利用加密链式区块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自动化脚本代码(智能合约)来对数据进行编程和操作 。
在整合了链式结构、分布式共识算法 , 以及智能合约的优点之后 , 区块链就成为一套非常强大的工具 。从性质上看 , 区块链的运作并不依赖于一个中心化的协调者 , 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点对点交互 , 可以在人们之间互不相熟的条件下保证交互的安全 , 还可以尽可能保证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所有的这些性质 , 都使得它非常适合元宇宙中“人与人的自由联合”的组织方式 。物联网和机器人技术
现在我们讨论元宇宙 , 大多是将其视为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的虚拟世界来看待的 。无论是前面讨论的AR、VR , 还是人工智能 , 都是围绕着这个虚拟世界在讨论 。然而 , 这种虚实之间的分离叙事显然是不能让我们满意的 。
试想 , 如果我们在元宇宙当中观看一档美食节目 , 视觉VR技术已经可以将食物及其烹调过程模拟得如真实一样 。如果我们愿意 , 还可以借助嗅觉VR技术 , 模拟出这道美食的气味 。好了 , 现在气氛都做足了 , 我们的馋虫都被钓到嗓子眼了 。但是 , 这美食到底是假的 , 我们怎么馋 , 都只能馋了个寂寞 。那么 , 怎么才能弥补这种遗憾呢?这时候 , 物联网、机器人等技术就能派上用处了 。
所谓物联网 , 顾名思义 , 就是物的互联网 。它可以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等装置与技术 , 实时采集关于物体的各种信息 , 并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 , 达成物与物、人与物的互联 , 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识别和管理 。对于物联网来说 , 有几项重要的支柱技术:一是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 , 也就是所谓RFID技术 。它可以通过射频信号来对物体实现无接触的识别和信息采集 。二是传感器 。它可以自动、实时地对物体的相关信息进行提取 。三是嵌入式系统 。它可以嵌入到受控物体的内部 , 让物品在接收到相关指令之后 , 采取对应的行动 。这几样技术 , 再加上通信网络、云等基础设施 , 就可以在人与人互联的基础之上 , 进一步实现万物互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