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学家开创“阴阳”编解码系统 解决DNA信息存储难题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科学家成功完成100万年前猛犸象DNA测序 作者 华大研究院 供图
中新网广东新闻4月26日电 (郑小红 董宇桐)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简称:华大研究院)、深圳国家基因库等研究团队结合DNA双链模型 , 开创一套名为“阴阳”的比特—碱基编解码系统 , 论文25日发表于《自然》(Nature)子刊《自然—计算科学》 。
该研究成果用以解决当前DNA信息存储领域的技术难题 , 验证了比特—碱基编解码系统在信息密度、技术兼容性、数据恢复稳定性等多方面的优势 。
研究院团队将中华阴阳哲理应用到DNA编解码系统当中 , 以两套不同的规则 , 分别对两条二进制信息进行“一对一”编译转换 , 再取两者统一交集的部分为最终解 , 实现将两条独立的信息组合统一为一串DNA序列 。
目前常用的DNA保存方法分为体内和体外两种模式 , 为全方位验证“阴阳”系统的信息恢复稳定性 , 研究团队通过体外DNA干粉和细胞体内大片段两种存储环境进行测试 , 皆实现了原始存储数据的完整恢复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阴阳”编解码规则示意图 作者 华大研究院 供图
体外模式 , 研究团队采用不同浓度的原始DNA文库溶液进行了共200多组测试 。结果证明 , “阴阳”编码采用的线性数据恢复模式在每种DNA分子的平均拷贝数仅有100时 , 仍然能恢复最高88%的原始数据 。而DNA喷泉码使用的编码方式使得每个数据包间存在一定的拓扑关联 , 在同样条件下 , 平均恢复率仅有1.3% 。
【深圳科学家开创“阴阳”编解码系统 解决DNA信息存储难题】研究还将信息存在酵母活细胞的体内 , 酵母菌株经过1000代以上传代之后 , 信息仍可被恢复 。这意味着利用活体细胞作为DNA存储的载体 , 上千年后原始信息或仍能被解读 , 这样的存储方式可得到接近于天然DNA分子存储理论极限的物理信息密度 。
- 深圳每万人拥有近30件发明专利,《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评估报告(2016-2021)》发布
- 氢燃料电池突围有望!科学家研发新型铁基催化剂 效果不变成本大减
- AI在生命科学中作用如何?高文院士等跨领域科学家共话
- “海基一号”平台主体安装完工,开创我国深水导管架平台开发模式先河
- 深耕城市商圈经济小电科技入驻深圳宝能中心环球汇
- 福田区3000万消费券来袭!在深圳的都能领
- 微信将添新功能?
- 自动驾驶助力深圳时装周“科技出行”用AI打造时尚界的“智能基因”
- 聚焦AI+生命科学 2022《理解未来》世界级科学家线上开讲
- 深圳书城龙岗城开启全民惠读季、阅读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