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字节奈飞关注的“人才密度”,是个什么鬼?

最近 , 几位企业家朋友在谈及疫情时 , 都强调了核心人才在穿越疫情中的作用 。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 , 后疫情时代 , 应该打造精英团队来对抗不确定性 。在讨论中 , 我提及了“人才密度”一词 , 引起了他们的高度共鸣 。
这里 , 用一篇小文尝试介绍这个概念和与其相关的人力资源专业理念 。
01什么是人才密度?
人才密度(DensityofTalent , DT) , 其实更应该被称为是“人才能力密度” 。按照我在《人力资源效能》一书中的观点 , 人才能力密度用以衡量“同样的资源投入下 , 哪些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人才能力” 。
人才密度有两个层次:一是用以表示企业内人才的密度 , 即所有人员中真正人才的占比 , 代表企业是否良将如潮;二是人才能力的密度 , 即每个人才身上的能力究竟有多突出 , 代表每个人才的水平如何 。
从表面上看 , 这个指标体现了企业的建队思路;从根源上看 , 这个指标体现的是企业人力资源体系中赋能机制的强大程度 。
02谁在关注人才密度?
华为的任正非先知先觉地关注了人才密度 , 并且指出了这个指标对于人效的重要性 。在2001年《华为的冬天》这篇文章里 , 他谈到:“……一个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追求长远地、持续地实现人均效益增长 。当然 , 这不仅仅是当前财务指标的人均贡献率 , 而且也包含了人均潜力的增长……”他所谓的“人均潜力”就是“人才密度” 。
奈飞的创始人、CEO里德·哈斯廷斯也强调人才密度 。这种理念源自他第一次大裁员的经历 。2001年春 , 互联网经济泡沫中奈飞举步维艰 , 不得不裁掉了表现稍差的三分之一的员工 。而在几个月后的圣诞季 , 奈飞的DVD邮寄业务迅速增长 , 剩下的三分之二员工圆满完成了任务 。这个过程中 , 大家的工作量增加、工作时间延长了 , 但所有人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涨情绪 。
哈斯廷斯意识到 , 当公司只留下最能干的员工 , 人才密度就提高了 。他发现 , 优秀人才林立的团队会产生极强的集聚效应 , 优秀的人会互相学习、相互协作、互相激励 , 产出极高的个人与团队绩效 。而团队中只要有一两个平庸者 , 就会拉低整个团队的绩效 , 强迫其他人围绕着这些员工开展工作 , 团队被迫进行低水平交流 。更严重的是 , 如果允许平庸者继续留任 , 就相当于是向员工表明公司接受平庸 , 这会导致团队开始持续拉胯 。
字节跳动的张一鸣也信奉人才密度的意义 。他说:“一些更好的方法是增加人才的密度 , 增加具有广阔视野、良好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人才的数量 。如果对所寻求的人才缺乏了解 , 公司的系统将不得不非常详细 , 但是如果面对一群高素质的人才 , 规则可以变得简单 , 成为一些原则 。我们公司将此总结为‘与杰出的人一起做有挑战性的事情’ 。”
华为字节奈飞关注的“人才密度”,是个什么鬼?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3如何计量人才密度?
企业家们对于人才密度的高度关注 , 传递了打造精英团队的理念 , 但却并没有给出一个计量方法 。我认为 , 基于人才密度的丰富内涵 , 很难用传统的人才占比或员工平均素质等指标来进行刻画 。我倾向于将人才密度定义为 , 一元的“不确定薪酬”可以买到多少人才能力 。公式如下:
【华为字节奈飞关注的“人才密度”,是个什么鬼?】华为字节奈飞关注的“人才密度”,是个什么鬼?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