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这张膜 海水变淡水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穿过这张膜 海水变淡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采用了COF膜的海水淡化实验装置 。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及全球气候变化 , 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 不少科学家希望从广阔的海水资源中寻求解法 , 海水淡化技术也在部分沿海地区得到推广应用 , 但如何大规模、可持续、低成本地淡化海水却一直是个难题 。
【穿过这张膜 海水变淡水】近日 ,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姜忠义、潘福生课题组和南开大学张振杰课题组研制出一种名为“共价有机框架”的新型膜材料(COF) , 可用于快速淡化海水 , 为高效海水淡化提供新机遇 , 相关研究已发表于国际期刊Nature Sustainability 。5月27日 , 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采访了姜忠义教授 。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程依伦 实习生 文字
蒸发冷凝、穿过半透膜
海水这样“变”淡水
据了解 , 目前全球的海水淡化技术超过二十种 , 主要分为两大类:以多效蒸馏和多级闪蒸为代表的热法脱盐技术 , 和以反渗透为代表的膜技术 。
据介绍 , 尽管热法脱盐技术发展时间长 , 工艺设备及流程设计也更完善 , 但加热海水至水蒸气再进行冷凝成液态水过程复杂 , 在此过程中的能耗与成本相应较高 。为降低海水淡化成本 , 膜法脱盐技术应用应运而生 。21世纪以来 , 膜法脱盐技术迅速发展 , 逐渐蚕食热法脱盐市场 , 截至2019年 , 膜法海水淡化占比已高达65.7% 。
膜法脱盐技术以反渗透为代表 , 即利用半透膜将淡水与其他物质分离 , 当海水接触膜时 , 水可通过膜的孔道 , 而盐离子和其它杂质则因颗粒过大无法通过膜 , 从而实现膜对盐离子截留的效果 。利用反渗透技术淡化海水时 , 无需对海水汽化 , 因此脱盐能耗与成本均得到显著降低 。
姜教授表示 , 高性能膜材料是高效膜法脱盐的关键 。理想的海水淡化膜材料应当孔道尺寸均匀合适 , 膜主体无明显缺陷 , 否则盐分也会透过膜进入膜的淡水一侧 , 无法实现水与盐的有效分离 。
截住盐离子 让水快速通过
六年内攻克“成膜”难关
从微观角度来看 , 海水淡化相当于实现水分子与盐离子的分离 , 然而水分子和盐离子大小尺寸相近 , 因此要求膜孔道尺寸介于水分子和盐离子之间;但传统高分子膜材料通常难以获得均匀孔径 , 为了实现有效海水淡化 , 往往制备致密的膜结构 , 这样的结构使得膜内部如同错综复杂的森林小道 , 在截留盐离子的同时也限制了水分子的通过 , 整体的淡化效率较低 。
“膜技术在海水淡化领域具有绿色低碳节能等特点 , 所以我们也想在这方面展开探索 。”姜忠义介绍 , 团队长期开展膜与膜过程研究 , 希望针对上述膜技术中低通量限制获得突破 , 将膜材料的孔径尺寸设计得恰到好处 , 既能截住盐离子 , 也能让尽可能多的水快速通过 。
COF即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 最早在2005年前后由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奥马尔·亚基发明 。COF具有高化学稳定性、大比表面积及高孔隙率等特点 , 并可根据分离需求调整孔道的尺寸和亲疏性 , 被视为可运用于海水淡化领域的新兴利器 。
COF材料在各方面的优越性引起姜忠义团队的研究兴趣 , 自2017年起 , 团队陆续尝试将这种材料用于电池质子传递、有机溶剂中的染料脱除等方面 , 积累相关成功经验后 , 他们将目光转向海水淡化领域 。姜忠义介绍 , COF是一种结晶态物质 , 要制成粉末状态相对简单一些 , 但要拼接组装成超薄的膜材料则需经历更多额外工序 , 正因如此 , “成膜”问题一直是COF在海水淡化中高效发挥作用的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