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95%的医疗器械创新都失败了?( 四 )


为什么95%的医疗器械创新都失败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首先 , 在“患者治疗获益”角度 , 该技术十分符合国人“能不开刀就不开刀”的心理 , 尽管相对融合术式 , 椎间孔镜存在一定的复发几率 , 不少国人、尤其是基层市场的病患 , 仍然十分热衷这种“避免大动干戈”的治疗方式 。其次 , 在“医生自我实现”角度 , 相比难度更高的微创融合术式 , 椎间孔镜为基层医生打造自身“微创医生”的光环提供了一条捷径 , 更受基层医院和医生的青睐 。最后 , 在“支付方净支出”角度 , 相比开放融合和微创融合术式 , 椎间孔镜不需要植入内固定螺钉和椎间融合器 , 至少省掉1-2万元费用 ,在患者自付比例较高的基层市场很有吸引力 。
正是由在上述三个维度上 , 椎间孔镜相对基层市场的传统治疗手段均达到了“极大突破”的程度 , 该产品在基层市场迅速传播开来 , 获取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甚至达到了“一门技术养活一个科室”的程度 。尽管目前仍在存在部分民营医院 , 甚至公立基层医院受到利益驱使 , 不严格控制椎间孔镜手术指征的问题 , 但该技术的传播仍不失为一个“细分颠覆”的典型案例 。
创新公式如何用?
一切理论都要服务于实战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运用上述底层逻辑 , 来评估某一医疗器械或解决方案的创新颠覆度呢?建议采取三步走:
第1步:定参照 。
为待评估的创新解决方案去确定参照物 。该参照物一般是目前该领域传统的、通行的解决方案 。
第2步:做比较 。
从医械创新颠覆度公式5个维度的每一个维度出发 , 对比创新方案和参照方案 。创新方案究竟是“极大突破”、“部分突破、“同等水平”、“不及现有”还是“一票否决”?
第3步:下判断 。
综合5个维度的评估结果 , 对创新方案进行判断 。究竟是“行业颠覆”、“细分颠覆”、“尚未颠覆” , 还是其他?
值得一提的是 , 无论是本土原创创新 , 还是将海外已有的创新技术引入中国 , 上述底层逻辑都适用 。只有正确评估自身产品的创新颠覆度 , 才能够更有效地匹配相应的研发策略、产品定位、竞争策略和销售渠道 , 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致胜之路 。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 , 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 。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 , 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为什么95%的医疗器械创新都失败了?】来源: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