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年殚心竭虑抗击罕见病 陆春玲:有迷茫更有希望,一定守住“阵地”


2021年5月29日下午,河北以岭医院六楼会议室热闹非凡 。
一场规模不大、但异常暖心的联欢会正在进行着 。这是该院肌萎缩一科的医护人员们特意为一群患有一种“罕见病”的孩子们而精心准备的“六一儿童节”大礼包 。
这群孩子所患的“罕见病”叫做杜氏型肌营养不良,是一群聪明的小男孩,他们因为疾病行走困难,甚至坐轮椅,孩子们多数很自卑 。医护人员希望这些小病友们能在联欢中展示自我,找到自信,也希望家长在绝望中鼓起勇气,和孩子一起与病魔搏斗,与命运抗争 。
参加活动的小病友,有的正在住院,有的是特意从外地赶来参加联欢的,来自天津“楠楠”一家、来自内蒙古包头“磊磊”一家、还有来自河北灵寿的一对双胞胎兄弟一家人,他们都很激动,除了参加联欢会,会见小伙伴,他们还想见一见孩子眼中的“陆妈妈”,他们的“老朋友” 。
“陆妈妈”是谁?孩子们见到她后为什么这么高兴,家长们为什么这么想见到她?
陆春玲在出门诊
孩子眼中的“陆妈妈”,就是河北以岭医院肌萎缩一科主任陆春玲,在从医的30多年里,在秉承医院特色中西医结合优势理念,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并在团队的配合下,使得这个科室在肌营养不良症治疗领域名声鹊起 。很多患儿家长在这里找到了“心灵上的归属”,“陆妈妈”也成了这些家长心目中挽救孩子生命的“最后一块阵地” 。
勤学苦练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
1991年,陆春玲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分配到保定一家国营医院从事内科诊疗工作 。1999年,因爱人调到石家庄工作,陆春玲也从原单位辞职来到了河北以岭医院肌萎缩 。
当时的肌萎缩科,由于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独特方法,再加上医院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以岭以及老科室主任陈金亮潜心施治,治好了很多肌萎缩患者而名气渐起,国内外患者慕名而来,出身中医的陆春玲觉得在这里能发挥出自己更大的能量 。
但是,深入科室后她才发现,这里的疾病多数属于遗传基因病,和自己上学时学的中医理论相差太大,很多现代医学知识都得从头学起 。于是,陆春玲开始了西医知识方面的“恶补” 。
当时买不起很贵重的医学书籍,陆春玲就想到了图书馆,一到周末她就骑着自行车赶到10公里外的图书馆去看书,几年来从不间断,风雨无阻 。
除了补习书本知识外,陆春玲格外珍惜外出培训进修的机会 。她先后到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研究所学习病理知识,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习康复技巧……
学习西医知识外,中医的古书籍也一篇不能少,晦涩难懂的文字和意义每每都让她学习到深夜 。
2009年,国家开始选拔“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中医医生们通过层层考试,选拔了200名佼佼者,而且考试通过者可以获得3位中医大师临床指导资格,当时河北省只有14人入选,而陆春玲名列其中,这让她再次获得深造的机会 。
勤学苦练,再加上多年的临床经验,让陆春玲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患儿们在眼前一走,她就能判断出疾病发展到哪个阶段,该做哪些检查,该做哪些治疗 。
陆春玲在查房
尤其在遗传病诊断时,常常需要查基因检测,选择基因检测包就极考验医生在遗传病的诊治上的功力 。“对医生来说,合适的检测包是能包含怀疑的所有致病基因,而且,保证最优性价比 。这对确定病情来说至关重要,选择错了不但白花钱,还确定不了病情 。”陆春玲说,详细了解病人的步态特点、肌萎缩、肌无力的部位及特点,就能确定最佳检测路径,一定是即少花钱有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